标签:
连载光复台湾纪实 |
分类: 长篇连载 |
让李鸿章始料不及的是,中日第一部条约墨痕未干,言犹在耳,日本政府就开始违约背信了。
1872年3月,柳原前光第三次来到中国。
柳原前光是明治前期的公卿、外交官,嘉永三年(1850年)生于京都,其父为柳原光爱,其妹柳原爱子为大正天皇之母。明治维新后,柳原前光出任外务大丞,并于1870年出使中国谋求订约,此次议约名义上虽为副使,但仍是日方主要谈判人。就是说,中日首次在谈判桌上交锋是在李鸿章与柳原前光之间进行的,而并非像有些人臆断的那样,是李鸿章与日方正使伊达宗城的较量。强调这一点并非纠缠末端小节,而是欲揭示李鸿章与柳原前光之间绝然迥异的对比情况:两人年龄相差27岁,躯体则为彪形大汉对玲珑小生,正如日本学者河村一夫先生形容的那样,大有高矮反差极明显的日本著名相扑力士高见山与枥剑对阵之势。
这次柳原前光是奉日本政府之命,来试图修订刚刚签署的新条约的。
在新约批准之前就要修订条约,可谓旷古奇闻,只有日本人才能干出这种出尔反尔的事情。据说,日本政府对中国没有给他们以西方各缔约国在不平等条约下所享有同样的在华权益和特殊权利,“甚感不快”;日本外务省甚至对中日彼此均享有领事裁判权亦大为不满。具体地说,他们要求取消彼此互助的条款,以免“西方生疑”。此外,他们希望增加最惠国条款,以便日本能够得到和西方缔约国同样的法律上平等地位,以及由此产生的在华实际利益。他们还极为无理地要求单方面取消中国在日本口岸对中国商民的领事裁判权。
3月20日,柳原前光抵达上海,与美国驻上海总领事西华进行了接触。他在日记中详细记录了与西华的谈话,从中可见柳原前光要求修约的决心有多大。据河村一夫推测:“柳原在与美国驻上海总领事会谈时,其所以表明悲壮的决心,正是面临下月即将与李鸿章进行棘手的交涉所致。”
果然在4月9日与李鸿章第一次会谈时,李鸿章对这种“侮辱中国”,出尔反尔的作法,据理加以激烈的驳斥。5月26日,柳原前光再晤李鸿章,仍坚持修约。李鸿章寸步不让,再次予以反驳。据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所藏《日请修好条规通商章程缔结问题》史料集记载,李鸿章此次反驳从午后4时开始,6时结束,长达两个小时,可谓义正辞严,慷慨激昂,又不乏人情味,非常精彩。据他事后宣称:“该使唯唯而去,察其情词,颇似知感悟。”
据此,日本不得不作出妥协的样子,于1873年4月派出外务卿副岛种臣使华,在天津与李鸿章交换条规批准书,生效。同行的有副使柳原前光和被日本天皇任命为外务省二等官的美国人李仙得。
交换了条规批准书,并不等于日本真的就此善罢甘休。几乎是接踵而来的两件事,不仅打消了李鸿章也许曾经有过的在共同反对西方的斗争中中日合作的任何幻想,而且使他看清了,换约也是日本侵台阴谋的一部分。他们准备借琉球船民被台湾高山族人民误杀一事,公开制造侵台事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