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日第一部条约—光复台湾纪实2

(2007-06-20 20:13:31)
标签:

连载

光复台湾

纪实

分类: 长篇连载
 中日第一部条约
            ——《光复台湾纪实》之二

 

 

 

追溯起来,李鸿章对日本和朝鲜发生兴趣,时间上比1870年他受任直隶总督后涉足日本和朝鲜事务更早。

 

凡熟悉19世纪中国历史的人,于中国大多数士大夫对前所未有的外部危机盲目自满,必定有深刻的印象。但李鸿章是个例外。当他于1862年到上海出任江苏巡抚,领导同太平军作战时,由于平生第一次面对西方武力和侵略的威胁,有不平常的机会深刻了解西方武器和西方军事人才,并由此产生对西方武器及技术的浓厚兴趣,第一次吸引他注意日本为了军事自强而学习和采用西方科学技术。在1864年春的一封致总理衙门函中,李鸿章赞扬日本在军事自强方面的努力,建议在现行科举制度中,为专攻技术的考生创设一个新科,以资鼓励。著名学者蒋廷黻称赞此信是“中国十九世纪最大的政治家最具历史价值的一篇文章”。

 

令人痛惜的是,保守的满族宫廷拒绝了李鸿章的建议。否则,中国近代史就有可能改写,李鸿章日后也可能不必承担“卖国贼”的骂名。

 

1870年秋,直隶总督李鸿章首次与日本使臣在天津遭遇。这也是中日两国中止了300余年的正式邦交后首次官方接触。

 

历史上,日本也曾是中国的一个朝贡国。日本幕府时代的将军足利义满为了通过贸易充裕国库,接受了朝贡地位——从1433年到1549年有11个朝贡和贸易使节航使中国,直到16世纪中叶以后才中断这一做法。

 

此次日本政府派出外务大丞柳原前光来到中国,是想仿效西方列强,试图订立一个类似中国与西方国家订立的那种商约,谋求最惠国条款,索取“内地通商”等特权。

 

在清朝士大夫普遍以轻蔑和偏见看待日本的时代,李鸿章却中日合作抱有某种模糊的希望。他热情接待了柳原前光,并致函总理衙门,表示同日本立约是可取的。

 

在总理衙门拒绝柳原前光的要求后,作为对这个日本专使的新求助的反应,李鸿章再次致函总理衙门,坚持中国既已与西方许多国家立约,不宜拒绝同日本这样一个紧邻的国家缔约,否则会使日本转而成为中国的敌人、西方的盟友。

 

由于李鸿章的干预,总理衙门终于改变了早先的决定,奏请由李鸿章负责准备对日本订约谈判。

 

这是李鸿章出任直隶总督后处理的第一个重要的全国性问题。不曾料到,1870年12月,极端保守的安徽巡抚英翰对拟议对日条约进行了猛烈抨击。李鸿章则在1871年1月的一份奏折中再次重申,日本如果受到中国拒绝,必将同西方结盟,而如果加以适当笼络,它将为中国所用。

 

直隶总督李鸿章的意见自然比安徽巡抚英翰的意见更有分量,因此当日本于1871年4月又派大藏卿伊达宗城为正使、外务大丞柳原前光为副使前来中国议约时,清廷谕令李鸿章为全权大臣,办理两国通商条约事务。

 

谈判系根据中国提案进行。当柳原前光要求按照“西人成例,一体订约”,企图向清政府索取列强在华特权时,李鸿章婉言拒绝。那个时候,日本还没有足够的实力逼迫中国做什么,他更不可能说服李鸿章让步。

 

1871年9月13(一说7月29日),李鸿章和伊达宗城终于在天津共同签署了一项共有18条的中日《修好条规》和33款的《通商章程》。

 

这是中日两国历史上的第一部条约,其中各项条款对缔约双方都是平等的。正因为如此,许多西方观察家指责这个条约是针对西方的中日军事同盟的象征。美、德两国公使甚至郑重其事地提出照会,询问条款第二条“若他国偶有不公及轻蔑之事,一经知照,必须彼此相助,或从中善为调处,以敦友谊”,是否表示中日同盟之意。

 

可以认为,李鸿章坚持与日本订约的目的基本达到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