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感悟随笔知错要改 |
分类: 直言不讳 |
人恒过,然后能改
我在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南怀瑾讲演录》中读到孟子说的一句话:“人恒过,然后能改。”南怀瑾大师在引述孟老夫子的话后说,这不只是讲做人哦!
南怀瑾大师这样阐释孟子的这句名言:人经常犯错,犯了过错肯反省检讨自己,然后能改;没有给你痛苦的打击犯错,你不会反省,不会改过的。他继而由此引申开去,说,一个公司也好,一个社会也好,一个国家也好,一件事业也好,不经过挫折,难以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所以,人不怕犯错误,大丈夫犯了错误挺身而出,改过来,然后能够“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心里感受到不爽,“衡于虑”,然后才知道冷静,知道衡量,知道思考,再起来去“作”,会“作”得更好。
什么能够让你冷静下来?南怀瑾大师告诉我们,要有“拂士”,即有人批评。他说,一个国家,一个团体,乃至一个家庭,“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一个国家,如果无“法家”,法律不上轨道,法治不上轨道;无“拂士”,是说没有人讲难听的话,讲批评你的话。“一个领导人,没有人给你讲不同的意见的话,就危险了。” 孟子称讲话批评或纠正上司的人为“拂士”。
但是,很多人没把孟子的担忧当回事,特别是一些当权者,一些实权机构的人,自我感觉超好,以为自己是天才、通才,职务有多高学问就有多大,什么都懂,什么都对,根本听不得不同意见,只要有人说句不中听的话,就像乒乓球被砸在地上一样弹跳到空中,咋咋呼呼,歪歪咧咧,给人小鞋穿,甚至扬言要扁人。这样的人已经滑到悬崖边上了!
拒绝“拂士”的人,不是太自负,就是太心虚。这两种心态都极为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