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直言不讳 |
余秋雨“阅读浪费生命说”批判
口口声声把“文化启蒙”挂在嘴边的余秋雨大师时有惊人之语,近日他针对全国政协常委、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提议设立“国家阅读节”一事抛出的“阅读浪费生命说”更让人大跌眼镜。
我们不妨先来“学习”一下余大师发表在他博客上的“高见”。他首先断言:“身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如果把网络阅读也包括进去(当然必须包括),阅读早已不是一种欠缺,而是一场灾难。”进而指出:“与旧时代文人的向往不同,我不认为阅读是一件重要的事。对文化见识而言,更重要的是考察、游历、体验、创造。阅读能启发生命,但更多的是浪费生命。孔子、老子、墨子、庄子为什么比我们伟大?因为他们的阅读量不到我们的万分之一。我们当代人的脑子已被文化垃圾塞满,即便拥塞的全是精华,也必然导致交通堵塞、营养过剩的死疾。”
尽管对余大师“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言说方式早有领教,但若非亲眼所见,我还是不能相信上述“妙语”出自《文化苦旅》的作者之口。鉴于此人的“文化学者”身份和“文革”后不愿忏悔的背景,我就不和他讲什么大道理了,还是让数字来说话吧:2006年4月21日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组织的第四次“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国民阅读率连续6年持续走低,以识字者总体样本为基数计算,2005年比1999年下降了11.7%,国民中有读书“习惯”的读者大概只占到5%左右,每人每年平均阅读量只有4.5本,远低于犹太人的64本、前苏联的55本和美国的50本。即使算上网络阅读,也无论如何得不出阅读在我国已成为“一场灾难”的结论。事实上,据上述调查结果,2005年,我国的阅读率已首次跌破50%。国民阅读当下所面临的严峻现实,引起了著名作家王安忆、张抗抗、梁晓声、赵丽宏等许多有识之士的严重关切,纷纷在朱永新提出的建立“国家阅读节”的提案上署名。当然,有没有必要设立一个发动全民参与的“国家阅读节”是一回事,可以见仁见智,但和世界上的其他民族相比,我国目前的国民阅读水平令人担忧却是不争的事实,余大师怎么能故意颠倒黑白,睁眼说瞎话呢?老实说,我对余大师的心理健康很担忧。
人的生命有限,经历有限,只能通过阅读汲取知识,鉴往知来。我赞同这样的说法: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全体国民的阅读水平。可以说,阅读是万事之基,不仅不是浪费生命,而且是个体生命的延伸。当前部分国民心态浮躁,与疏于阅读、远离经典、缺乏应有的文化底蕴有极大关联。所以,我们要积极倡导阅读,鼓励阅读,让阅读成为国人的日常习惯。这是中国和平崛起的必要前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