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何况
何况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4,827
  • 关注人气:8,60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获奖感言

(2007-01-17 16:19:19)
分类: 信息通报

 

                         获奖感言

 

     http://www.xmnn.cn/dzbk/xmrb/20070117/24.jpg

今天一上班就接到某同志的电话,说我的“光辉形象”上报纸了,“这下全市人民都认识你了,以后你再也不能干坏事了”。

 

事情是这样的:厦门市委宣传部、厦门日报社、厦门市文联等单位联合搞了个名为“跨越抒怀”的征文。一般情况下,我不凑这样的热闹。但这次,一位做领导的朋友动员我无论如何要写一篇。我不是什么大人物,没啥架子可摆,既然朋友开了口,写就写吧。

 

稿子写好后电邮给朋友,交他全权处理。后来,这篇“歌德”文章便在《厦门日报》文学版“海燕”上刊出。前两天,我突然接到该版编辑的电话,说我的那篇短文得了征文二等奖,让我写个两三百字的获奖感言,并提供一张近照。我也没问干什么用,就一一照办了。

 

没想到,这两样东西同时出现在今天的《厦门日报》“海燕”版上。这是一个有关此次征文的专页,刊登了获奖名单和获一、二等奖的作者照片及获奖感言。这倒让我有点意外。我曾获过全国、全军、全省、全市的文学奖,从来没有因此享受过“大头照”上报纸的待遇。就连获鲁迅文学奖的时候,厦门日报也就在角落里登了个两三百字的消息而已。得个征文奖,居然把动静闹得这么大,不愧是宣传部牵头组织的活动。有话语权嘛!

 

据说,这次评奖竞争还很激烈。有评委提出,从扶持新人的角度考虑,老作者的稿子和文学新人的稿子不应该等量齐观。结果,两个一等奖都给了不知名的作者。我对评委们的这种做法深表赞同。地方性的文学奖特别是征文奖,就应该向新人倾斜。

 

附我的获奖感言:

著名作家韩少功说:文学有根。根在哪?在民族传统文化和当下生活的交汇点上。
    厦门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当下的建设与发展变化更是日新月异。这种变化是如此剧烈、迅猛,有时甚至超出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经验,让我们的文学想像力难以抵达。然而,正是这种不确定性和未知感,对作家的目光构成了一种极大的诱惑,理应催育出文学的奇花异果来。据我所知,越来越多的本土作家意识到了灵感的源泉之所在,开始潜入建设与发展的激流中,希望在立足现实的同时,又实现对现实生活的超越,写出无愧于生活、无愧于时代、无愧于这座美丽城市的作品。这次征文,算是牛刀初试。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只有把文学的“根”深深地扎进生活的土壤,才能枝繁叶茂,开出美丽的花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走班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