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信息通报 |
昨晚和一帮朋友喝酒唱歌闹到深夜,今天又一早起床,胡乱吃了点东西,便匆匆赶往厦门宾馆文华厅,参加“中国作家厦门行”采风活动座谈会。“中国作家XX行”是中国作协组织的一项系列活动。这次到厦门采风,作家们计划走访翔安火炬高科技园区、马巷镇郑坂村“金包银”工程、银鹭工业园区、同安工业集中区、集美园博园、五缘湾、翔安海底隧道工地、厦门软件园。
座谈会由厦门市委宣传部洪碧玲部长主持,厦门市文联主席、著名诗人舒婷逐个介绍了“中国作家厦门行”采风团的成员:高洪波、邵燕祥、张胜友、张平、黄济人、韩作荣、叶梅、李辉、应红、阿古拉泰、刘家科、欧阳黔森、叶舟、邢春。舒婷是个幽默风趣的诗人和散文家,在官方组织的座谈会上也不忘插科打诨,“揭秘”和调侃一起上,不时逗起阵阵笑声。也许是受了舒婷的感染,厦门市副市长潘世建和市发改委主任郑栅洁接下来介绍厦门情况时,也不见了往日的“报告腔”,显出独具的机锋和妙趣。看来,中国官员也不缺少幽默感,关键是能不能放下“架子”。
我读书一向比较杂,所以这些作家的名字绝大多数是熟悉的,也陆陆续续读过他们的一些作品。邵燕祥老先生是我素来敬重的诗人和杂文家,他的许多杂文堪称“匕首和投枪”,十年前读他在上海远东出版社出版的《沉船》,就打心里佩服。黄济人先生的《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当年也曾让我爱不释手。张平的名声更响亮,他是畅销书《天网》、《抉择》、《十面埋伏》、《国家干部》的作者。在《人民日报》工作的李辉则是我喜欢的传记作家,我的书架上就有他的《人生扫描》、《风雨中的雕像》、《萧乾传》、《胡风集团冤案始末》等著作,我甚至读过他和夫人应红合译的《走进中国》。这些作家,过去都是只闻其名不见其人,现在有机会一睹真容,自然是一件高兴的事。
在这些作家中,我只和张胜友、韩作荣私下有过接触。张胜友是福建龙岩人,厦门是他常来常往的地方。韩作荣是《人民文学》的主编,去年来福建参加“青年作家、评论家论坛”时,我受朋友之托在厦门接待过他。因为都有抽烟、喝酒的爱好,所以彼此之间有话说。不过,在这样的场合见面,也就是打个招呼而已。
座谈会时间拉得很长,会间便陆续有人溜出去过烟瘾。我刚点燃一支烟,就见《兰州晨报》的叶舟也溜了出来。因为在兰州有共同的朋友,所以我们这两个陌生人聊得蛮投机。接着,韩作荣、欧阳黔森也溜出了会场。韩作荣烟瘾比较大,一支接一支抽。据说,他一天要抽两包烟。欧阳黔森还一边抽烟一边自我解嘲:“我们就这么一点爱好嘛!”叶舟则不失时机地替“兰州”烟作广告,一边说一边不停地给人散烟。平时不抽烟的厦门女作家须一瓜也接过一支,像模像样地抽了起来。不一会儿,叶舟的一包“兰州”烟就散完了,于是他回过头来再向韩作荣要烟抽。好心的泓莹则在一旁忙着给这些烟民照合影。
因为有朋友从上海来,约好中午一起吃饭,所以我没等会议结束就先开溜了。据说,座谈会迟止中午十二点半才结束。呵呵,那个时候我早就和朋友们陶醉在“酒鬼”制造的迷雾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