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用(隐居日记5)
(2010-10-25 21:23:10)
标签:
阿童木活着的理由南极科考队凄风冷雨过度包装杂谈 |
和大多数候鸟的迁徙路线相反,顶着风,我们一路向北向北。
在外游荡了几个月,终于在看门老头儿诧异的目光中扛着棉被回到了海边的蜗居。
来暖气前的凄风冷雨实在难熬,阵阵凉气从海上飘来,我和阿童木不得不像月饼学习过度包装,往自己身上套了一层又一层,穿完之后相视而笑:怎么俩人都跟南极科考队员似的?
桌子上的饭菜转眼即凉,好在先人发明了汤面,可以保证吃到最后一口时碗中尚有余温,于是我们常常吃面汤。
夜晚时寒气愈重,从西山墙源源不断地渗出,直达骨髓,我们带上帽子,穿上抓绒衣,然后深吸一口气,钻进被子,那一瞬间头脑清凛,马上想起老杜的诗:布衾多年冷似铁。我们只好挤在一起,笑称这是真正的“抱团取暖”。
早上起床出被窝和前一天晚上进被窝一样艰难,都护铁衣冷难着呀。把手伸到水龙头底下绝对需要非同一般的勇气,洗脸跟冬泳似的,边洗边大喊:“好爽好爽!”
此时深知没有单位的一大损失,是天冷时无处可蹭空调。
然而也有愉快的时候,比如今天,阳光甚好,从外面废弃花坛救回的小红花开得相当精神,海是块丝绸,荡漾着一片蓝色的温柔,树林中小路两边的枫树明亮耀眼,是秋天的灯;叶子落光的杨树枝镶嵌在天空里,是巨大无边的教堂彩色玻璃窗——纯正的宝蓝色被黑色铁线完美的分割,透过它,世界充满神的光芒。太阳快下山的时候,海上漂着厚实的粉红的云,之后转为紫色,青色,整个世界都是一片青色。金星升起来了,周围是冰块一样浮动着的云。
“已经这么黑,还是看不到多少星星”,我们站在阳台上的时候,阿童木说。
周围没有人声,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此地的灯光也算得上稀疏,但也许还是太亮。小时候我站在自家院子里,一抬头就能看见银河。
住在一个北方旅游城市的好处,是旅游旺季过去时,留守居民少得可怜。少的好。我和阿童木都是呆子,从人际关系中获得的乐趣少得可怜。
我们的时光,大半在无用中度过,看一朵云如何从粉红变成淡紫,分辨不同树木的香气,蜷缩在阳光下打盹,看闲书,煮着花生谈论李白。
一切都是无用的。
安静是无用的,神的光芒是无用的。
从小我就被苦口婆心地教育: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可不久之前,我开始怀疑,所谓意义,不过是人类颁发给自己的一座奖杯,一个活着的理由。
在过了那么多年所谓有用的日子之后,我疑惑那些“有用”的无用;现在的日子,很像个试验,我试着做一个无用的人。我想知道,如果撤掉我们借以依附的种种理由,生命究竟会长成什么样儿?
有趣?无聊?
为什么不呢?既然人这辈子这么辛苦这么长。
又:看评论里有一句“一天打渔三个月筛网”,真是稳准狠逗,谢谢这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