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质天生难自捐,承欢侍宴酒为年。后宫粉黛三千众,三千宠爱一身专。’昨天晚上看过史敏的《贵妃醉酒》,记下这四句诗。从来就是看李胜素的《贵妃醉酒》,虽然素美女至今没有过全本《醉酒》的演出。唯一的一次是给梅老板的音配像。可是在我心中,雍容华贵的杨玉环非她莫属。即使昨夜看过史敏的演出,只是让我更进一步加深对素美女贵妃的印象,这种感性上的认识不可磨灭。就仿佛在我根深蒂固的脑海中,在当代要演梅妃只有李海燕才是最恰当的江采萍,而杨玉环除了李胜素还有谁来!这样看来,国家京剧院一团的于团长艳福不浅——梅娘娘和杨娘娘都是他老人家那儿的。(*^__^*)
嘻嘻……,一句戏言!
【四平调】的乐曲中,摇曳生姿的杨玉环迤逦而来。御香飘缈间,众星捧月般的绝色美女出来了。史敏忒急了点,脚底下的功夫太促了。没有贵妃娘娘的尊贵,大气不是一句唱腔或是眼神单一决定的。而是综合气质来塑造的。史敏那件女蟒颜色太暗了,没有喜气没有雍容。同样是凤戏牡丹的花样儿,却不及素美女那件大红的抢眼!还有那凤冠,似乎太小气了点,若是被柴郡主穿在身上,倒不错。可惜那是杨娘娘,羞花的杨玉环。这是客观条件的不足,若论自身么……史敏的嗓子好听,宽了些。可是史敏一脸的笑意,显得是小家碧玉的腼腆而不是宠贯六宫杨玉环的尊荣优越。素美女一笑一颦间的雍容尊贵,仿佛就是养尊处优的杨玉环附体!如今若论梅派翘楚,南有史依弘北有李胜素,南北抗衡似乎是京剧的老传统。可是这出梅派名剧,倒是史敏逊于李胜素了。再说说唱腔,素美女似乎更圆熟一些,梅派的特点就是没有特点。圆润的唱腔不仅仅是梅派的特点,也是梅兰芳一生的处事原则:一切都带着人世间最吃香的圆滑和宽容。
接下来的身段动作‘嗅花’和‘衔杯’,都是用最吃功夫的‘卧鱼’来完成。同是‘卧鱼’,心境和意境截然不同。至于什么不同,我说不上来。毕竟一个小棒槌,很多东西只用真正的行家才能品出味儿来。前些日子,我看一本李玉茹老师关于戏剧艺术的文集,里面就有讲述关于《贵妃醉酒》身段的文章,我是个门外汉不懂,只能囫囵吞枣的看下来。里面详细记述了梅兰芳大师的身段特点,也说出了老太太根据自己的艺术经历所做出最适合自身的改动。其实艺术的最高境界不是和前辈一模一样,而是用最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来再现自己所要塑造的人物。‘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换步不移行’。我最推崇的两句话!用在现在的演员身上未尝不合适。没有固定的程式,只有艺术规律。
前面还看了史敏的《杨门女将·探谷》,里面的【高拨子】和身段实实让人惊艳。不愧是刀马旦的出身,看一个京剧演员的功夫,要看脚底下。那样的出场,少见了。总而言之,史敏的演出还是‘穆桂英’好!至于‘杨娘娘’还是素美女的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