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童的长篇小说《黄雀记》是作家个人美学风格的一次回归,“香椿树街”的文学地理、虚实浮动的时代背景、主要人物的成长和命运,以及由此生发的人性纠葛,再次成为苏童的记忆和想象。
贾平凹的《带灯》以一种细碎化的叙事美学,在对乡村日常生活的精微描绘中,展现转型期中国乡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伦理和人心等等各种问题。
韩少功的《日夜书》则强化了个体视角对知青一代历史和现实的介入、呈现与阐释,为此类文学的书写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乔叶的《认罪书》和田耳的《天体悬浮》更着意于对无根的、破碎混乱的现实的把握。他们写出了现代人在欲望的旋涡里身不由己的浮动,也写出了心有不甘的煎熬和挣扎。
马金莲的中篇小说《长河》,令人惊艳。小说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也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人物,由一个儿童视角来讲述不同年龄、性别、身份的四个人的生命逝去的过程,写出了生存的艰难,同时写出了生命和灵魂的尊严,蕴含着对生活、对人性、对自然、对灵魂的无限热爱。
刘永涛的《我们的秘密》在处理小说的寓言和现实意象方面做到了虚实合一、天衣无缝。
李唯的《暗杀刘青山张子善》、蒋韵的《朗霞的西街》、刘鹏艳的《红星粮店》和拖雷的《叛徒》在对历史的重新书写中建构了新的空间。《暗杀刘青山张子善》写的是历史上著名的大案,但处处显示出与现实反腐败的对称性,也预示着反腐败的艰难与复杂。《朗霞的西街》通过类似白毛仙姑的传奇,写出了爱情的艰难和坚贞。方方的《涂自强的个人悲伤》是年度小说中最令人动情的作品之一,作家贴着人物的命运写,写出了个人悲剧和时代的沧桑。
未能上榜但却值得关注的有,李佩甫的《寂寞许由》,该作对中国乡村经济发展中的悲喜剧作出了貌似黑色幽默的感慨。吴克敬的《阁楼上的庄稼》写出了城乡差异背后阶层的断裂。贾平凹的《倒流河》、张炜的《小爱物》、小白的《特工徐向璧》、蒋峰的《手语者》、季栋梁的《大地钢琴》、迟子建的《晚安玫瑰》、潘灵的《一个人和村庄》、海飞的《麻雀》等也在各自的领域作出了新的尝试。
2013年的短篇小说创作延续着“做长线”的美学趋势,抵抗住了许多新兴媒体的冲击。在这些优秀的短篇小说中,人们会看到日常的现实生活,它们在安抚心灵的同时又不断启迪人们进行思考。而从艺术层面来看,这一年的短篇小说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许多实验和探索都可圈可点。
盘点过去一年中国小说的创作情况,探索创新成为了2013年小说发展的基本态势,这在小说的题材、叙事、结构等方面都有所体现,并成为不同代际作家共同的追求。虽然变化本身只是一个中性词,但透过变化,我们能看到的是小说家对既有创作路数的不满,打破熟悉写作模式的勇气,以及在艺术上渴望突破的真诚愿望,而这些正是中国当代小说谋求发展的珍贵动力,亦是中国小说融入世界的重要途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