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迟子建谈 《晚安玫瑰》

(2013-04-17 11:18:23)
标签:

迟子建

晚安玫瑰

文化


    《晚安玫瑰》是我所写的用时最长、篇幅也最长的一部中篇。
    算起来,我在哈尔滨生活已有二十多年了。初来这里,我就像一个水土不服的人,非常不适应,因为这不是我生长的故土。那冰冷的楼群,嘀嘀的汽车喇叭声,闪烁的霓虹灯,蜂拥的人潮,像团团乌云,堵在我心头。
    对它的渐渐喜欢,很奇怪的,竟始于一次外出归来。十多年前吧,深秋时节,我从外地出差回到哈尔滨。下了飞机,乘车回城路上,看着熟悉的北方的原野,看着路两侧挺直的白杨,那股温暖而苍凉的清秋之气,刹那间感动了我———这就是我生活了多年的城市啊,它的美一直存在,只不过我与它隔膜多年,没能感受到它的律动!
    我开始在情感上融入这座城市,也开始用笔描绘它。从《起舞》到《黄鸡白酒》,从《白雪乌鸦》再到《晚安玫瑰》,我小说的故事背景,都是哈尔滨这座舞台。
    这是座国际大舞台,尤其在上世纪初。中东铁路贯通后,哈尔滨商铺林立,文化繁荣,包容性强,吸引了大批外国人。在外来人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就是流亡到哈尔滨的犹太人。
    《晚安玫瑰》写的就是流亡到哈尔滨的犹太后裔的故事。
    也许有读者会问,《额尔古纳河右岸》的叙述者是个年事已高的酋长的女人,《黄鸡白酒》的春婆婆是个老女人,而《晚安玫瑰》着力塑造的犹太后裔,也有八十多岁了,是你格外钟情于老女人吗?
    我只想说,那些历经沧桑的女人,当她出现在舞台上时,她会放下镣铐,回归自然,把最天籁的舞蹈呈现给你。《黄鸡白酒》中的春婆婆,《晚安玫瑰》中的吉莲娜,两个同时代的女人,虽然生活在同座城市,但因为身份不同,经历不同,呈现的注定是不一样的故事。对一座城市来说,每个人有不同的记忆,是文学的幸事。
    《晚安玫瑰》故事发生的场景,我都走过。哈尔滨那些有着穹顶的教堂,带着鲜明的上世纪城市生活的印记。对犹太会堂来说,那样的穹顶在我眼里就是泪滴!这泪滴关乎故园,关乎爱情,关乎宗教,关乎生死,一言难尽。但我用心感受到了———这样的泪滴就像晨露,历经沧海,依然闪闪发光!
    要问我对吉莲娜的爱情怎么看?我想说:不是所有的爱情都会开花的,也不是所有开花的爱情都会结果的。

                               2013年3月11日北京

 (转自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