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代表中国女红水准的江南刺绣

(2012-06-26 08:32:11)
标签:

沈寿

无锡

gb2312

宋体

刺绣

杂谈

有人说,全部女红里,说到境界,刺绣当为最上。道光年间,寓居无锡的刺绣名家丁佩在《绣谱》里说:“刺绣以针代笔,以绢素为纸,以丝线为朱墨、铅黄。”“取材极约、而用甚广”,为“闺阁中之翰墨。”近代极负盛名的实业家教育家张謇,为一代刺绣大家沈寿记录整理的《雪宦绣谱》里也记录了沈寿这样一句话:“久而久之,遂觉天壤之间,千形万态,但入吾目,无不可入吾针,既无不可入吾绣。”

刺绣的魂就在其精、细和美。精微绣体现了这种极致的精细美。与通常双面绣相比,技术要求更高,难度更大,在用针用线用料  用色上更加严谨讲究,尤其在绣刺细部时,须将一根丝线分成七十至八十分之一,局部细微之处,无法用笔勾勒,全凭手眼与心灵相通方能绣成。

  “无锡精微绣,是苏绣分支,它把刺绣的精、细、美表达得非常透彻:远看诗情画意,近看人物神情毕现,用放大镜看,更是惟妙惟肖。”

历史上的江南,有着悠久而发达的手工业传统,不断汇聚了各方文人雅士,商业繁荣的同时,这里人们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趣味也有了长久的积累。晚清以后,上海、苏州、南通,都有民间开设的刺绣传授组织。光绪23年(1897年),李佩黻、李韵和妯娌在无锡当地创办了锡山绣工传习会, 来学习的多是闺中少女,传授的是富有观赏价值的“闺阁绣” ,吸收上海露香园顾绣的精华, 风格上讲究江南文人画一样的淡雅清丽。“学者上百人”,锡山绣工传习会影响所及,这一时期,刺绣名家辈出,生产规模也很大,传习会的绣品在当年世博会、国际博览会上屡获金奖。这一切成就了无锡刺绣的鼎盛,绣工会的成就赢得了当时农工商部“精制绣品、折法改良”的银奖牌嘉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