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百老汇为什么长盛不衰
(2012-06-11 14:50:09)
标签:
百老汇妈妈咪呀gb2312歌剧魅影音乐剧文化 |
百老汇本是美国一个寻常街名,直译过来的意思是“宽阔的道路”。美国不少城市都有这么一条同名大街,但都默默无闻,只有纽约的百老汇享誉世界,因为它不仅是贯通曼哈顿岛南北的一条通衢,更是美国乃至世界戏剧表演艺术的中心舞台。这里聚集着41家剧场,近百年来上演了一出又一出精彩的音乐剧和话剧,百老汇渐渐地成为美国文化的重要符号,进而变成为世界顶级戏剧表演的代名词。
百老汇每年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上千万的观众,创造出上百亿美元的票房收入。百老汇剧目如《歌剧魅影》已经连续演出了20多年,《狮子王》和《妈妈咪呀》也已连续演出了10多年。最近国内有几个女人,正忙着把《妈妈咪呀》搬过来。
那么,为什么百老汇能有如此的魅力,穿越世纪长盛不衰呢?首先,赢得赞舆的是艺术性、娱乐性和现场感的高度结合。它所呈现的剧目,艺术性很强,却不“曲高和寡”;它贴近大众,却不失优雅品味。就百老汇的音乐剧来说,每部音乐剧都有独特的美妙音乐、动人的故事、变幻的灯光、优美的舞蹈,这些不同的艺术元素在舞台上巧妙地融为一体,深深地感染着观众,打动他们的心扉。演出的时候,演员们在台上表演,乐队在现场伴奏,不大也不小的剧院让后排的观众也感觉和舞台上的演员近在咫尺,这是百老汇演出所特有的现场亲密气氛。每当演出落幕、掌声响起时,观众还沉浸在心智与感官的享受中:音乐还在耳边回荡,故事还在脑海演绎……
其次,精彩呈现的是商业、热爱和想象力的激情碰撞。经过百年摸索,百老汇已经有了自己的一套切实有效的商业运作模式,它涉及演出、管理、运营、推销等各个环节。同时,百老汇有的是对戏剧艺术真切的热爱,这种热爱,成为创造性和想象力的源泉。它们挑选剧本的方式也别具一格,标准是中选剧本的作者之所以写作该剧,不为其他,只为倾诉他内心的激情。即使在百老汇,对戏剧的投资也是暗含风险的。在不是每位投资者都可以在百老汇发财的情况下,则需要投资者有着源自内心的对戏剧、音乐、舞蹈艺术的热爱,并梦想着创造出流芳百世的作品,并为此心甘情愿地花钱,让艺术家衣食无忧地去创作。
其三,令人回味的是故事、音乐和独特性的集中打造。百老汇的每部剧都不乏独特、新颖、动人之处。比如,音乐剧《狮子王》虽是改编自迪士尼同名动画片,但在舞台上,整台剧充满了令人惊叹不已的原创因素。该剧有好听的音乐,有感人的故事情节,更有令人惊叹非常丰富且极富想象力的服装和道具。在优美的布景下,剧中展现了非洲大草原的各种动物——威风凛凛的雄狮、智慧的大猴、忠实的犀鸟、轻捷的羚羊、高贵的长颈鹿、调皮的斑马、可爱的小蚂蚁,还有阴险的鬣狗。这些动物多数由演员们身着各种动物服装和面具来表现,还有的则靠皮影、木偶来表现,个个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相比之下,音乐剧《妈妈咪呀》和《歌剧魅影》则更多地以音乐和故事情节见长。《妈妈咪呀》是英国剧作家凯瑟琳·约翰逊的舞台音乐剧,音乐则源自瑞典著名流行歌曲演唱小组ABBA自上世纪70年代即风靡世界的脍炙人口的歌曲。演出高潮时,观众同演员们一起高声吟唱,台下台上相互交融。《歌剧魅影》则取材于20世纪初法国的一部同名小说,它不朽的音乐则由英国著名作曲家韦伯为该剧量身订做。《妈妈咪呀》的故事情节是浪漫、轻松和欢快的,而《歌剧魅影》是浪漫、诡秘且令人心碎的。百老汇就是“创造性地讲故事”。
其次,让人感慨的是竞争、合作和敬业精神。作为世界顶级表演艺术的中心,百老汇无处没有竞争。制作人为自己的剧目能登台而竞争,演员为自己能扮演某个角色而竞争。但当上演剧目的角逐尘埃落定,人们都希望获胜者成功,也会为获胜者出谋划策。不仅如此,百老汇的每台演出都体现着参与演出和制作的每一位表演艺术家、音乐家、作家以及布景、灯光、音响和服装等其他专业人士的精心工作和密切配合。为了一部剧的成功,每一位艺术家和专业人士都要准备着为了合作而妥协。拿音乐剧的音乐创作来说,你也许有一位作曲家擅长写流行歌曲,但不懂创作音乐剧,而另一位作曲家能够为电影和电视剧作曲,却不会写流行歌曲,因此,可能需要几位作曲家来合作完成一部音乐剧的音乐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