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太行石

(2013-05-24 15:54:36)
标签:

豫北太行

云台山

红旗渠

郭亮洞

分类: 旅游记录

    石,是太行的主题。太行山的精华几乎都是在石上刻凿出来的。

    一座山,是一块超大的石块;一座崖,是一面竖立的石屏;一条沟,就是巨石上阴刻的巨槽。

    去看河南云台山的红石峡,你才能体会什么是滴水穿石的含义。十多亿年间,石的刚强和水的柔韧相博,最终在整块的岩层上硬硬地穿凿出一条千迴百转层叠变幻的地质长廊。走进幽深的峡谷,头顶是刚烈的红色砂岩,脚下是潺潺蜿蜒的清流碧水,有谁能相信,这深达近百米的壮丽峡谷是这捧掬手可漱的清流雕凿出来的,可是水在岩石上留下的波痕让人不能不相信这个亿万年的创造。当然,尽管经受着水的磨砺,石并没有改变其刚硬的特质,有的巨大岩块崩落在涧水中仍然是方方正正棱角分明。于是,红石峡成了石里见水、水中看石的绝美之地。古人所讲的两极相通,今人所讲的磨合,红石峡用亿万年的功夫给出了最好的佐证。

    太行山的石,不仅以其苍桑的地质年代磨凿出了壮观的景致,更以其质朴、耿直演义了值得让人世世传颂的故事。“愚公移山”是有关太行山古老的神话,但是去了红旗渠和郭亮村的挂壁公路后,才让人知道真实的愚公不是一个传说。踏步在红旗渠堤上,穿行在郭亮村凿刻在峭壁里的洞路里,不能不慨叹:当年的太行山人仅靠双手、钢钎、铁锤开凿这些看起来根本不可能完成的工程时是什么心态?如今的中国,可以在长江上截流建起大坝,可以打破流域搞几千公里的南水北调,也能穿越世界最高的冰冻高原建设铁路,但是我们在观赏这些人类伟大工程的时候,其心灵的触动总是比不上站在红旗渠边和郭亮洞里的那一刻。在红旗渠堤上和郭亮村的洞路里我们不断自问:现代的人,已经有了强大的科技手段和计算投入产出比的精明头脑,我们还有人能干当年太行山人这样的“傻事”吗?

    太行石,以其几亿年的沉淀已经将其性格深深地刻划在太行人的精神根基里。我想,穿越太行欣赏美景的人们,应该多多地关注太行石质朴的外表下蕴含的美丽。

   

    注:

    红旗渠  中国60岁左右的人大都知道红旗渠的故事。1960年,河南林县为了解决当地历史性的干旱,决定打穿太行山从邻省山西的浊漳河上游引水进林县。在当时我国经济极困难的情况下,该县完全靠人力施工,先后组织了十几万人,历经十年,修建了一条主、支渠总长1500公里的自流灌渠。施工中削平了山头1250个、打穿隧洞211个、建起渡槽152个以及其他众多的配套设施。灌渠蜿蜒盘旋在太行山的山腰,成为中外知名的一道风景。不仅是风景,几十年后再来看红旗渠,其起因、得失、蕴含的人文意义、与中国历史文化的联系等多方面都让人有了新的思考。

 

    郭亮洞  郭亮村,是河南省辉县太行山区的一个小山村,地处大山山腰中的一块平地上,四面绝壁,只有一条近百米高的近乎垂直的小路可攀爬通向山外,全村当年人口只有300人。1972年,当时的村支部书记下决心打通村民出山的路,组织了村里的13个人要在绝壁上掏一条斜向下山的路。13个人只凭铁锤、钢钎连续干了数年,他们的行动引起了当时县里的重视,开始支持他们施工修路。至1977年,一条可以通汽车的道路凿通。这是一条独特的道路,其中有一千多米是在峭壁上斜着向下掏挖,并随着岩壁曲折转向。道路在岩壁里穿行,同时还向岩壁外开有多个窗口,远看道路如同挂在绝壁上一样,被称作挂壁公路,当地人还称这一段路是“郭亮洞”。

    郭亮洞这样的路在太行山并不是唯一的,与郭亮村所在的万仙山景区毗邻的山西省王莽岭也有一条通向山顶的这样的路,长度7公里左右,据说是当地人经过近30年挖出来的。我们在万仙山游览时看到了山顶的这条路,只是因时间有限,没有上去走一走。从郭亮村出来,又远远地看到了王莽岭上的路,不能不让人对太行山人的秉性油生敬佩——只有太行山这样的地方才能出这样的人,才会有愚公移山这样的故事!

 

红石峡——石里见水、水中看石的绝美之地 

http://s13/mw690/4a69e268tdd7134230c2c&690

http://s10/mw690/4a69e268tdd71346c63d9&690

http://s4/mw690/4a69e268tdd7134a50113&690    

水在岩石上留下的波痕让人不能不相信这个亿万年的创造。
http://s15/mw690/4a69e268tdd7134ecef5e&690

http://s4/mw690/4a69e268tdd71353984c3&690

http://s2/mw690/4a69e268tdd7135743301&690

 

巨大岩块崩落在涧水中仍然是方方正正棱角分明

http://s2/mw690/4a69e268tdd716dfe9a81&690

 

http://s9/mw690/4a69e268tdd7135ff8e78&690

http://s2/mw690/4a69e268tdd713648c261&690

 

蜿蜒盘旋在太行山腰的红旗渠
http://s10/mw690/4a69e268tdd713beb88f9&690

http://s1/mw690/4a69e268tdd713c3e61c0&690

http://s2/mw690/4a69e268tdd713c815271&690

http://s4/mw690/4a69e268tdd713cbaea53&690

http://s3/mw690/4a69e268tdd713d01bb52&690  

悬挂在峭壁上的路

http://s10/mw690/4a69e268tdd717897d939&690

 

进入郭亮洞
http://s3/mw690/4a69e268tdd713d415492&690

 

是路?是洞?
http://s7/mw690/4a69e268tdd713dbf37f6&690

http://s8/mw690/4a69e268tdd713de90197&690

http://s5/mw690/4a69e268tdd713e16e334&690

http://s5/mw690/4a69e268tdd713e3e93a4&690

http://s14/mw690/4a69e268tdd713e86acfd&690

 

悬崖峭壁上的郭亮村
http://s5/mw690/4a69e268t7c8b60ebcc04&690

远远地看,毗邻的王莽岭上也有一条更长的挂壁公路
http://s3/mw690/4a69e268tdd713f0af062&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豫北太行游
后一篇:观红旗渠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