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和我的博客

(2010-08-02 11:25:28)
标签:

博客

新浪

msn

杂谈

分类: 随笔感悟

    “我的博客今天3360天啦”!——这是新浪博客在个人中心中对我的提醒(这好像是系统刚刚增添的功能)。3360天,四年了,写博四年多,我在新浪博客落户也已整整四年,不知不觉中啊!

    看来我需要好好回顾一下我的写博经历,回顾一下我和我的博客之间的一些故事了。

 

    四年前,那时我还在工作着,我利用网络主要为了工作,大致就是书写各种文档、收发电子邮件、通过聊天工具进行工作性质的对话交流等等。公司的无纸化办公提高了我熟练使用计算机和应用网络的的能力。

    那时常用的聊天工具是MSN,访问新浪也只是浏览新闻而用。当我发现MSN里有一个可写东西的空间,并试着写出第一篇短短的文字时,我忽然感到利用网络写点自己的东西也不错。其实年轻人早就在写网络日志了,因为MSN好友旁边那个“*”号经常闪烁,我一直不知道它标志着什么。当写出第一篇文字之后我才知道,那就是他(她)有新文章发表了。

    MSN的好友大多是我熟悉的工作同事,他们开始看我写的东西了,因为有人开始给我留点评论了。我忽然明白网络永远是一个毫无秘密而言的大平台,尽管我有注册名和密码,但我所有工作好友只要想看我的文章,点一下那个小“*”号,都可以查看。让工作同事都能看我的文章,这不是我的初衷。幸好的是,我发现了这个空间可以设置访问权限,在赶紧限定很少几个特别好的朋友可以读我的文章后,我放下心来。

    那时候的系统远不像现在这样成熟,MSN空间经常出问题,弄不好就打不开,我很担心自己写的东西付之东流。当我知道新浪也有博客时,我就琢磨能否用新浪博客为我的MSN空间做一个备份!于是在3360天前的那天,我在新浪开博了,每一篇博文我先在MSN空间写好发表后,再复制到新浪博客中。虽然麻烦点,但是感觉还行。

    一个做主博,一个做备份,不错的策略,我为自己的写博构建了一个不错的环境。

 

    退休后,生活圈子一下子大了起来,生活内容也丰富了许多,可写的东西逐渐的多了,感悟啦、趣事啦、体会啦等等,都想把它记录下来。正好我的一位好朋友退休后为她的外孙女建了一个成长博客,打算将来作为一份厚礼送给孩子,原来有点现代化思想的退休人员都有一些与时俱进的想法和做法,这对我的坚持写博可是一个很好的促进。

    新浪博客开始设置博友圈子了,我也试探着加入了几个圈子。不加不知道,一加入进去眼界豁然大开。我真没想到,在新浪博客里面,竟有那么多的同龄人们在博海里游历着呢!他们的才华、他们的多彩生活、他们看问题的深度、他们所展示的一切,为我打开了一扇心灵的大门,我意识到,我有知音了,我多了一块生活的天地。在这里,大家彼此之间不存在什么利益关系,互不相识却似曾相识,共同语言很多。我的博文书写频率加快了,我也开始寻找趣味相投的博友了,我也喜欢多一些博友来访问我的博客了。

 

    慢慢地,我结识了不少博友。我从他们那里了解到了不少新鲜事情、学习到了不少新的东西,久而久之,我们也开始利用留言、评论等方式进行相互的情感交流了。在这里,博客已不仅仅是一个存放文章、交流写作的窗口,而是一个很好的交友平台,天南海北、国内国外,只要有话,大家都可以交互一下。我们各自奉献着自己文章、图片,也收获着更多的知识、见识,有来有往,多向交互。

    博友中能人很多,视频相册、电子日历、PPT视频制作方法等等都是我从博友们那里学到的。当我按照她们的方法,做出一些小作品并放在我的博客中后,她们或更多的人又会及时地给予我支持和鼓励。

    博友中知青很多,从他们那里我了解到了北大荒、陕北、云南等下乡知青的很多情况,也了解到了现如今相当一批知青的艰难处境,作为曾经的知青,我很理解和同情他们。

    博友中有一位老船长,他对航海事业非常热爱,他用博文慢慢地向人们讲述着鲜为人知的船员的故事。那些航海经历、船员生活、海上搜救等故事,使我长了不少见识。我也从中了解了从事航海事业的的人们与其他特殊行业的人们一样,为之付出的辛苦和奉献,很不容易,值得尊敬。

    博友中有一位癌症患者,她乐观、幽默,不断地在用自己的抗癌经历,指导和帮助更多的癌症患者与病魔作斗争。在她的周围,竟有那么多的癌症患者忍受着痛苦、但却高高兴兴的生活着。我佩服她的精神和勇气,也佩服那么多人的精神和勇气。

    博友中有一位盲人好友(我至今不知他是如何操作计算机的),他的博文写的流利、平和。世界杯期间他居然靠听力写出了一篇对世界杯比赛总结性的文章,并且细节写得非常精准。他不知什么时候找到了我的博客,当他在为我的博文添加评论,位置不太准确,有时放到留言上、有时写进纸条中。当我问他为啥不写在评论那一栏上时,他告诉了我他是一位盲人,指定屏幕的准确位置对他来说难度很大。我非常的吃惊,也不由得肃然起敬!真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啊!

    博友中有一位女士,她是一位徒步旅行者,多年来她征服了很多大山名川,仅西藏就去了六次。当我看见她在几近90度的悬崖上奋力攀爬时,当我看见她背着偌大的背包努力迈步时,当她叙述一边摘除叮人的蚂蝗一边向前行进的情景时,我惊奇地问她:你是普通人还是专业运动员?你的家人放心你这样出行吗?她平静地告诉我,她是普通人,她的家人虽不同意但只能支持,因为她是“山的女儿”。前些日子她在骑行神龙架时摔伤了腿,折断了翅膀,吃了很多的苦头,我非常担心和关注她!

    我还结识了一位同城小老乡,继而又得知她竟还是我的小校友,她的摄影技术非常专业。她是一位追求完美的人,她的很多摄影作品都是趴在荒山野坡里完成的。我见过大雪天她跑到了悬岩边上战战兢兢拍下的雪景,也看过她攀上还未完全竣工的高层建筑上拍出的大明湖的俯视美景。虽然同城,至今我们都不急于见面,因为我们喜欢距离产生的美。

    我不是追星族,但是近距离观察和了解这些星也只能在博客上实现。张海迪的博客我一直关注着,她的博客永远都充满着情感和力量,我还得到过她赠予的一本新书呢。桑兰慢慢长大了,飞机门、保姆门是她一直力图解决的难事,非常现实,也非常无奈。其实星们也不容易,光环背后也充满着无尽的艰辛和苦恼。

    我结识了很多退休人员,他(她)们退休后的生活非常精彩,跳舞、唱歌、演出、画画、旅游、照顾老人或孙辈孩儿,忙得不亦乐乎,这些都是通过博文映射出来的。过年过节,大家总忘不了相互问候一下;家中有事,大家也会适时地问寒问暖;博友们大量的旅游记录,使我不出门便可赏遍天下的美景;还有的博友善于心理分析,很多人、很多事一经分析,透彻到家。有的博客圈竟然还能把博友们经常组织在一起,出出杂志、搞个博友见面的活动等等。

    当今,博友已经成了同学、同事之外的另一个成熟的朋友圈子了,我很珍惜网络给我带来的这份友谊。 

     

    攥写博客的同时能够收获了这么多见识和友情,博客无形中成为我了生活的一部分。特别是,我本来用新浪博客做备份的本意已经逐渐变化,我已不知不觉地把新浪博客当作了我的主博客,而把MSN空间作为我的备份博客。

    其实我在QQ上也有一个空间,但那里真正写博的朋友不多,相互转来转去的内容却不少,有些内容还真值得保存。我的QQ空间目前是我积累资料的好地方。

 

    我的先生也开始关注起我的博客来了。

    这两年来,我和先生自驾游远行了几次,每次出行的内容都很丰富。过去虽也跑过不少地方,但跑过了、感叹一下也就过去了。现在不同了,我有了我的博客,有了一个可记录精彩瞬间的平台,我有机会把看到一切展现出来,也有机会能够让朋友、博友们分享一下我的见识和快乐!

    一般出行10天左右,回来后的文字、图片至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进行整理,出行20天那就需要更多的时间才行。这下子,对博客从不关心的先生开始起关心我的博客来了。先生是报社的记者,文笔本来就好,加上思路宽阔,见地深刻,写个东西确实没得说。写那些游记类博文时,他很高兴的帮我列题目、理思路、选照片,有时当他感觉我就是写不到位,干脆直接替我带了笔,比如:《信仰之山》、《洞庭唱晚》等就是他的杰作。事后读读,不论从哪个角度讲,他的文字确实比我高出一筹(夸夸他)!因为他参与了写作,每次发文以后,他也会经常打开博文看看,多少人阅读过了,多少人加评论了,特别当有的好友在评论中引用了他的某些好句时,他会非常的得意。

    写博成了我俩旅游之后继续享受旅游快乐的一个过程,博客无形之中使我俩多了一个情感交流的渠道,这都是我从未预料到的事情。

 

    写博、读博、写评论、读评论、加好友、加关注,系统越来越完善了;有新评论了、有评论回复了、有新文章了,系统也能很方便地提示出来。过去写博、写评论,但是不习惯回复别人的评论,因为回复的评论往往无法与原始评论连在一起。后来在不断收到博友的回复后,我才发现了评论回复有了地方。现在我可以认真地写博、认真地给博友的好文章添加评论,也可以认真地回复博友给我的评论了。其实这些与使用的熟练程度和系统不断的完善紧密相关。

 

    四年了,博文积累了将近二百篇,与博友相比差距太大,与自己相比感觉还好,因为连同学校写作文算来,这辈子恐怕从没写过这么多的东西,而且是自觉自愿地在写!

    我不想为了凑篇数连篇累牍的发博,我要的是顺其自然的写博、快乐的写博,有事则写、无事便罢;我也不会长时间的不更新我的博客,因为积累的到现在,我已经完全放不下它了。

    有时我还在想,我的博客将来会不会成为留给孩子们的一笔精神财富?

    不管怎样,我的博客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我将和我的博客一起,共同展现我们更加多彩的生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静与动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