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闲言小品 |
朋友的朋友,敌人的敌人。这句话可以说是我的为原则,我喜欢敢爱敢恨的那种人,不喜欢拖泥带水、含混不清的人。我承认,人的习性、甚至为人处事的价值取向都与遗传基因有关,但后天的因素,也至关重要。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看《水浒传》,被梁山好汉的壮举感动得一塌糊涂。在众多好汉中,我最喜欢的人当属李逵,他爱憎分明、简单透明,决不似是而非,要爱就去爱,要恨就去恨。对宋江和梁山泊这支义军,可谓忠心耿耿。宋江被招安,让李逵喝下毒酒,李逵也是毫不犹豫,心甘情愿。既是宋江哥哥让喝的,他就不能不喝,且朝庭又关他逑事。那时,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就为李逵嗟叹不已,甚至有些憎恶宋江,利用了兄弟的这份情义。
后来,又读了《三国演义》,每当读到桃园三结义时,眼睛会一次次湿润——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旦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豪言壮语,一次又一次地撞击着我的灵魂。关羽和张飞的情与义、爱与忠,和李逵相比有过之而不及。他们虽然没有同年同月同日死,但他们确是仁至义尽,死得肝肠寸断,无怨无悔。在我心里,这才是让我向往的男人,让人热血沸腾,豪气冲天。
反观宋江、曹操、刘备等人,他们活得阴郁、复杂,既累且乏味。文学作品的潜移默化,奠定了我的价值取向。小时候我就想,做人就该做那种爱得简单、恨得果敢的人。身为男儿,同时又生在那个敬仰英雄的年代,梦想就坚如磐石地驻扎在我幼小的心灵里。
再以后,又陆续读了许多外国名著,在众多的名作家里,我渐渐喜欢上了两位外国老头,一个是海明威,另一个就是杰克伦敦。是两个人的作品,让我喜欢上了他们。他们的作品大都表现了硬汉男人的形象,那些主人公必定是真实、坚毅的,任何狂暴风浪也休想让他们有丝毫的动摇。这是人类的一种信念,执著而又顽强。那个打鱼的老人,拼着最后的气力回到岸边后,还指着那具大鱼的残骸,向人们叙说着它活着时的情形。每一次读到这些文字,想象着那壮烈的情景时,心里便有坚硬的东西矗立起来。
终于有一天,自己也开始写作了,渐渐地,又成了一名职业作家,自己的好恶、审美标准,便体现在了自己的作品中。我喜欢描写英雄,书写那种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人性。只有这样的文学主题,才让我心存感动;而在作品主人公的身上实现我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达到高度。
一晃,又一晃,自己从孩提时代进入了青壮年;再一晃,已是不惑,夜深人静,梳理心绪时,仍然被那些曾感动过自己少年时的形象感动着,甚至更加的理智和强化,而透过这些人物,也感悟到了人生和人性的真谛。这就是一个人一生中的情结。这个结,系上了,就轻易解不开了。
做朋友的朋友,敌人的敌人的吧!爱得简单,恨得果敢,用自己的简单,对待别人的复杂,结果就变得简单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