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2、书声琅琅的校园

(2022-11-27 13:05:56)
标签:

名牌小学

名牌中学

职业教育

继续教育

著名高校

分类: 回顾趣闻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甲骨文中就有“教”字。新中国成立之初,八成人口是文盲,儿童入学率仅两成。194912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北京市政府调整、改造旧学校,向广大工农子弟敞开大门,建立少先队、新型师生关系和教学秩序,为首都教育事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民族复兴的根基是教育。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到本世纪末,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2001年,两个“基本”目标实现;此后修订《义务教育法》,实现了义务教育全免费2021-2022学年度北京教育事业发展统计概况》显示:北京共有各级各类学校3749所,在校生399万余人。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义务教育就近入学比例要超过99%、高考高招比例要超过90%

北京百年名校上百2012年市教委为首批33所“百年学校”授牌,2013年为第二批19所百年学校授牌;2016年为第三批19所百年学校授牌。城区名校外,郊区亦然,如通州区即有4校上榜: 第一批有潞河中学、第二批有后南仓小学、第三批有通州二中和中山街小学;2018年,280所学校入选第三批北京市中小学文明校园;2021年,北京59所学校入选第三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2022年北京34所双一流大学名单公布。细数这些教育领域领头羊,才更能体会到今天的成果辉煌。


名牌小学历史悠久

2022年初,据市教委统计,本市共有837所小学,在校生103万余人。那些老名校进入新世纪更加熠熠生辉。 

府学胡同小学是北京最老小学。1368年明朝刚开张,就把报恩寺建成官学,即大兴县学,后改叫顺天府学,是明清两朝的官办学校。1904年,顺天府学东半部改为顺天府高等小学堂,次年改为左翼八旗小学堂,1912年改名京师公立第二十八小学校;解放后称北京市第三区中心国民小学,1958年定名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小学。

金台书院小学是北京史上第一个义学——首善义学创办于1700后易名金台书院1905年随科举制废除,改为顺直学堂。解放后曾称北京市崇文区第一中心小学、东晓市小学、金台小学,2011年定名金台书院小学

灯市口小学是教会学校始建于1864由美国基督教公理会出资,最初定名为男蒙馆,1900年更名为私立育英学校设小学初中和高中部1952年育英小学回归国有1956年改名为灯市口小学

前门小学是东城最早的公立小学,前身为1868年所建旗人学堂,招收达官贵人子弟,后改名铁柱小学、打磨厂小学、前门区第二中心小学、崇文区第三中心小学等。1996年与同乐小学合并为前门小学。

汇文一小也是教会学校,始建于1871循校址所在胡同名解放后改称盔甲厂小学;1958年迁至北京站西侧路南丁香胡同,1978更名丁香小学1998年成为市教委寄宿制学校2010年恢复校名北京市汇文第一小学,现迁至北京站东侧路北柳罐胡同2号

说到盔甲厂,展示红军长征的《红星照耀中国》即《西行漫记》就诞生于此。埃德加·斯诺就住这所小学校对面,1936年从此出发,秘赴陕北;回来后在这里写就《西行漫记》;著名的毛泽东戴着红军八角帽的照片,就是斯诺所摄的书中配图。

史家小学在史家胡同59号,原是在史可法祠堂旧址所建左翼宗学,1905年改为左翼八旗第五初等小学堂,后又改为左翼八旗中学堂、京师公立第二中学校等。现在那儿是史家小学低年级部,余者2005年在朝内北小街南工匠营胡同建成的新校舍。

方家胡同小学创办于1906年。老舍先生师范学校毕业后,1918-1920年任京师公立第十七高等小学兼国民学校校长,即现在的东城区方家胡同小学。

东城区回民实验小学创建于1909年,地处东花市,是老北京最早的民族学校。初名京师清真公立第五初等小学堂、西北第二小学。经回汉众名角及百姓义演募捐,1941年建成新校舍,更名为穆德小学。解放后改为北京市崇文区东花市小学、崇文区回民小学校。2010年崇文东城合并,改为现名。

胡同里名校众多。琉璃厂北有北京第一实验小学西黄城根有黄城根小学、西单宏庙胡同有宏庙小学、新文化街有北京第二实验小学,还有右安门内大街的宣武师范学校附属第一小学、西四北四条小学、清华校园内的清华附小等,都是百年名校

往远点儿说,和二七机车车辆厂相生相伴的丰台区扶轮小学、和“七七事变”紧密相连的卢沟桥第一小学、宛平另一老校北辛安小学、源于健锐营八旗官学的香山小学始建于乾隆年的大兴第一小学、源于明朝白檀书院的密云第二小学、始自乾隆年冠山书院延庆第一小学、建于20世纪初的顺义第一所小学仁和中心小学昌平民族重点校西贯市回民小学,还有怀柔唯一百年老校怀柔第一小学……如今都是其地翘楚。

 

名牌中学来历不凡

“北京教育事业发展统计”显示:2022全市共有667所普通中学,其中包括高中309所;在校初中生34万多人,高中生17万多人。北京的中学同样百年老校赫赫、盛名煌煌。

北京一中源自八旗官学,顺治元年即1644年专为八旗子弟设立。校址在鼓楼东宝钞胡同甲12号,后相继改为宗室觉罗八旗中学堂、高等学堂及京师公立第一中学。1926年,李大钊在此建立共青团支部,成为北京建团最早的学校之一。1949年改名为北京市第一中学,2019年入选北京市首批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达标学校。

北京二中前身为清宗室左翼宗学,建于雍正二年1724,校址在东四南内务部街15,戊戌变法后改为左翼八旗小学堂、中学堂。民国后为京师公立第二中学校、北平市立第二中学;1951年定名北京市第二中学,是教育部开展高中特色发展试验项目学校、北京市高中示范校。

北京三中前身是右翼宗学,也建于1724年,校址在平安里西大街路南富国街3号。曹雪芹曾在该校工作十年,并酝酿了《红楼梦》。后世名人老舍、于光远、苏民、蓝天野、方成等都毕业于此。启功先生为之题词:起自雍乾世,人才辈辈出。

北京二十五中原名育英学校,1864年创办,位于灯市口大街55号,是中国引进西方科学和现代教育最早的学校之一。初称男蒙馆,由美国传教士白汉理创办。1952年更为现名,1958年被评为北京市十所红旗学校之一,2020年入选北京市中小学科技教育示范学校。

北京一六六中也建于1864年,地处灯市东口,前身为贝满女中,是北京10所市重点中学之一的女十二中,1972年改为现名。原卫生部长李德全、作家冰心、复旦大学校长谢希德、中国第一位南丁格尔奖获得者王琇瑛、戏剧家孙维世、表演艺术家张筠英、钢琴家鲍蕙乔等都曾在此就读。

潞河中学创办于1867年,初为通州潞河男塾,后发展为包括小学、中学、大学和一所神学院在内的潞河书院。先后更名为协和书院和华北协和大学,1900年在现新华南路重建。1918年,大学部迁出组建燕京大学;中斋部仍在原址,是为私立潞河中学校,1951年由政府接管。

北京一六五中始建于1870年,由美国基督教长老会创办,原名崇慈女子中学校,位于东城区育群胡同45号。1952年由政府接管,改名为北京市第十一女子中学,后改为现名。

北京汇文中学始建于1871年,初为美国基督教美以美会在崇文门所建教堂附设的蒙学馆,后发展为包括汇文大学部、中学部和小学部的教育机构。1919年,大学部与协和大学合并为燕京大学;1952年改为北京市第26中学,1956年成为首都第一批十所重点中学之一,1989年恢复现校名。

北京三十一中建于1911年,原名崇德学校,校友中有诺奖获得者杨振宁、两弹元勋邓稼先、建筑学家梁思成等十位中科院院士、艺术家孙道临及林连昆等。

清华附中始于1915年的成志学校。抗战胜利后清华迁回北平,成志学校也复校招生。1952年高校院系调整后,附中成立。1959年,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正式创办。

北京盲校前身是中国第一所盲童学校瞽叟通文馆,由苏格兰人穆·威廉创建于1874年;1921年迁至海淀五路居,更名为启明瞽目院;1954年更名为北京市盲童学校,1985年更名为北京市盲人学校;2006年,与北京物资储备职工中专合并,新的北京市盲人学校落成。

北京中学里的百年名校皆可圈可点:北师大附中源自1901年五城学堂、鲁迅中学1901年笃志学堂开始见证了世纪风雨、北京十四中前身是1906年诞生在张之洞畿辅先哲祠的畿辅学堂、北京四中1907年筹设顺天中学堂演进而来……不足百年的名校同样可圈可点:

北京一零一中1946年在老区张家口创办、1949年迁入北京,1955年定名为北京市一零一中学,意在“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学校位于圆明园遗址、中关村科技园区中心,东临清华,南接北大,为现代都市中最独特的花园式学校。1953年,周恩来总理到校视察,为防止干部子弟特殊化及培养革命事业接班人,告诫同学们:你们是无产阶级后代,不要做八旗子弟。

北京宏志中学和平里中街432000年于北京一四二中基础上成立,面向全市招收生活困难、品学兼优的应届初中毕业生。学生在校期间四免一补:免学杂费、书本费、校服费、寄宿费,每月享受一定数额伙食补贴。办学经费以市区政府拨款为主,以社会及海外各界人士捐助为辅。

此前北京就出现了宏志班,取宏图寄党恩、志远为国强之意。199591全国第一个宏志班在北京市广渠门中学开班。

本市还有20所保证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的九年一贯制特殊教育学校

2022年“劳动节”过后,教育部下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市教委公布《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实施办法》,从9月份起,“劳动”从综合实践课中独立出来,正式成为一门独立课程:以丰富开放的劳动项目为载体,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学生家长非常支持:孩子们要学会煮饭、修家电、种菜养禽等等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否则怎样走向社会!


职业教育丰富多彩

职业教育关乎国计民生。从百年前中华职业教育社的教育救国,到2021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职业教育源远流长。新中国成立以来,职业院校培养了大批德技并重、国家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是中华民族赋予职业教育的历史使命,更是职教的职责和担当。

在社会变革和市场经济大潮中,北京形成了民办教育、职业教育、社会教育、特殊教育等新型教育形式,与传统学校形成多元化格局。20226,北京颁布《关于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推动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综合改革、提升高等职业学校教育发展水平、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分类发展、本市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纳入公务员招考范围初中毕业后普职分流被彻底取消,中专、职高、技校涵盖行业广泛,培养一线职员,没有身份差异。如中专就涉及水利水电、交通运输、自动化工程、经济管理、园林、科技、外贸、商业、旅游、铁路电气化、卫生、体育、戏曲、舞蹈、音乐、美术等诸方面。

中专和职高以初中毕业生为主要生源,技校由于分为中级技工和高级技工,生源也由初中、高中毕业生为主,高中毕业生就读高级技工专业或技师层次专业。三者各有侧重,在学历等级上同属中等学历教育,学制也都是三年,跟高三学生一样,都可参加全国统一高考

2022年,市教委公布全市共有83所职校招生:技校16所、中专28所、职业高中39所,以及五年制高职12所。

职业高级中学是教育领域的新生事物,大部分是改开以来由普通高中改建而成,学制3年,培养目标与中等职业学校类似,重点培养中级职业能力的从业人员,具有能直接从事某一职业的知识和操作技能。职高分为各种专业,又具有相当于普通高中的文化水平,进而可再读大学或大专。获得大专学历者还可参加专升本考试,获得本科毕业证,与普高生同属大学毕业。

职高覆盖了北京16个区和燕山地区,仅东城区就有:北京国际职业教育学校北京市国际美术学校、北京市东城区古城职业高中、北京市东城区特殊教育学校北京市东城区东岸音乐实验学校。还有一所北京市东城区特殊教育学校,不是职高,是专收听障、智障及脑瘫等学童的9年义务教育学校。

独具特色的职高还有:西城的北京市外事学校、北京市财会学校;朝阳的北京市电气工程学校;丰台的北京八一艺术学校;海淀的北京市信息管理学校、北京市盲人学校;石景山的北京市古城旅游职业学校;通州的北京市现代音乐学校;顺义的北京市音乐舞蹈学校;大兴的北京现代艺术学校;昌平的北京少林武术学校;怀柔的北京百汇演艺学校。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重新定位,职教和普教同等重要,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经多年努力,职教实现了质和量、从中职到高职、从专科到本科的提升,形成了五年一贯制、二年制、中高职教育贯通、中本贯通等多种学制类型,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满足人们普遍需求,推动了职业教育大发展。

2022,北京首次开展中职自主招生试点。根据招生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教学需要,自行组织面试形式的专业能力测试,作为录取依据。同时高职单招考试,也迎来重大改革,在职业学院和其他院校共23家中,新增44个修业三年的高职专业。北京每年还有约20%的高职毕业生升入普通本科学


继续教育发展空前

继续教育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社会发展,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有别于传统形式的教育,成人提升学历有四大途径:自学考试、成人高考、远程教育、电大函授。“职大”“夜大”“业大”“电大”等人们耳熟能详。

北京市总工会职工大学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始自1949年开办的职工学校,1980年定为现名。

1953年,北京师范大学举办教育学函授班1980年,创办夜大学;继而成立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负责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及培训。

1958年,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创办,东城、西城、崇文、海淀诸区都创办了名称稍有差异的职工大学。

1960年,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成立。

1978年,首钢工学院创建,前身是北京钢铁学院分院。

20世纪80年代,北京市石景山区业余大学、北京医药集团职工大学、北京市丰台区职工大学、首都联合职工大学等纷纷成立。

如今本市五年制高职学院涵盖了工业、信息、农业、财贸、软件、体育、卫生、电子科技、劳动保障、交通运输诸方面。排名第一者是地处亦庄开发区的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1958年创始,1999年定名北京轻工职业技术学院,2004年与北京邮电工业学校合并更为现名;2007年有北京市仪器仪表工业学校、北京二轻工业学校、北京市机械工业学校、北京市汽车工业学校并入,入选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010年成为教育部20所国家级高职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单位之一;2015年成为国家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2018年入选北京市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计划;2019年被教育部、财政部列入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A档十所院校之一。

2022年,高职单招考试,迎来重大改革,在职业学院和其他院校共23家中,新增44个修业三年的高职专业。北京每年还有约20%的高职毕业生升入普通本科学习

再说“电大”,全国最早者是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创办于1960年;2012年更名为北京开放大学,秉承开放、一流办学理念,以推动高等教育向开放、灵活、全纳、终身转型为宗旨,秉持“有教无类”的办学理念,将一切优质教育资源向所有人公开,保障学习者接受高等教育的基本权利,推动实现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开放大学各区县有分校50+。

1980年,市政府转发《教育部关于大力发展高等学校函授教育和夜大学的意见》:发展高等教育应两条腿走路,采取多种形式办学。除办好全日制大学外,还应根据各校情况积极举办函授教育和夜大学,国家承认其学历。

北京有近百所高校(包括11个部委在京36所普通高校和60余所市属普通高校和独立设置成人院校)通过函授、夜大学、网络教育(开放教育)等形式,为社会提供多样化的学历和非学历继续教育服务。诸如:北京工商大学、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政法大学、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中央财经大学等校的继续教育学院、对外经贸大学继续教育与远程教育学院、中央音乐学院现代远程音乐教育学院……

2016教育部发布《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规定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须在本校已开设的全日制教育本、专科专业范围内设置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本、专科专业。普通高校将不再举办本校专业范围外的学历继续教育;没有举办全日制专科层次教育的普通本科高校,不再举办专科学历继续教育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2年全国成人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北京市招生考试委员会关于做好2022年北京市成人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全国成人高校学习形式分脱产、业余和函授三种,统一考试招生,北京亦制定了相应办法。

为保障考生安全,北京教育考试院高教自学考试办公室曾发文,推迟自考办发放自考学士学位证书,包括北大、人大、北师大20219月份申报的学位证书和往期证书。对外经贸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建筑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和北京石化学院的自考证书由各校自行发放。北京市还推出自学考试学位申报照片采集小程序,进行考生学位证书电子注册照片采集工作。


著名高校无比辉煌

提起北京的大学历史悠久,老北京人会遥想到燕京四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和辅仁大学,后来又演化为清北人师——清华、北大、人大和北师大。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是戊戌变法的成果,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最早的国立大学、新文化运动中心、“五四”运动策源地、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发祥地、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活动基地。

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为办学原则,教授治校,民主管理,促进了思想解放和学术繁荣。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以及鲁迅、胡适等都曾在此任职或任教。

京师大学堂最初设在沙滩后街, 1912年改为北京大学,严复首任校长;1916年在景山东侧建红楼,楼南街道后来命名为五四大街。

1952年北大迁至未名湖畔,和那里的燕京大学合并;2000年,原北京医科大学又并入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始自晚清留美预备学校,1909年美国退还部分庚款,清政府设立游美学务处,筹建游美肄业馆。后来学务处从史家胡同迁到北郊清华园。1910年底,游美肄业馆改名“清华学堂”;1912年易名“清华学校”;1925年,校长曹云祥筹备国学研究院,聘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陈寅恪为导师;1928,清华学校更名为“清华大学”,首任校长是罗家伦。1931年,梅贻琦出任校长。

1937,国难当头,清华、北大、南开三校南迁,成立西南联大,被誉为中国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玛峰最初南开张伯苓、北大蒋梦麟和梅贻琦共掌校务,此后八年主要由梅贻琦主持。后人赞曰:讲台上,人人是大师,讲台下,则是未来的大师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清华成为一所多科性工业大学,被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清华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燕京大学创办于1919年。这所私立大学每年仅学费就需160元,相当于一个普通工人半年多工资,是近代中国规模最大、质量最好、环境最优美的大学之一。

燕京源于1871年,美国基督教会在船板胡同开设蒙学馆,后在其基础上成立怀理书院,设博学、备学、成美、蒙学诸馆,相当于小学部、中学部和大学部。书院后更名为汇文书院,1904年书院大学部更名为汇文大学。  

1919年,汇文大学和通州协和大学合并,次年华北女子协和大学也并入,初名北京大学。为避免和国立北京大学混淆,最后定名燕京大学。首任校长是国人熟知的司徒雷登。

北师大1902年创立,初名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后改称京师优级师范学堂、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定名为北京师范大学,是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师范大学。1931年、1952年北平女子师范大学、辅仁大学先后并入北师大。

在“五·四”“一二·九”等爱国运动中,北师大发挥了重要作用。以李大钊、鲁迅、梁启超、钱玄同、吴承仕、黎锦熙、陈垣、范文澜、侯外庐、白寿彝、钟敬文、启功等为代表,一大批名师先贤在这里弘文励教。北师大秉承“爱国进步、诚信质朴、求真创新、为人师表”的优良传统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精神,形成了“治学修身,兼济天下”的育人理念。

辅仁大学位于恭王府附近定阜街1号,曾经的贝勒府、是最好的私立大学之一。在英敛之、陈垣等任校长时,辅仁迎来辉煌,周作人、朱光潜等都在此任教。“七七事变”后,北京许多高校迁往云南,辅仁大学不悬伪旗,以示不屈,照常上课。新中国成立后,辅仁被划为北师大北校区。北师大实力强大,一部分来自辅仁大学,另一部分来自京师大学堂师范馆。

辅仁合入北师大后,定阜街老校区先后作为北师大化学学院和成教学院的所在地。因辅仁校区地处柳荫街,所以北师大有一个柳荫奖学金,培养出不少院士和大师。

中国人民大学是我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前身是1937年创办于延安的陕北公学。1939年,陕北公学、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延安工人学校、延安吴堡战时青年训练班四校联合成立华北联合大学,成仿吾任校长兼党组书记。1948年春,华北联大和北方大学合并为华北大学,19494月迁入北平。

19481949年间,华大工学院发展为北京工业学院即北京理工大学;农学院与北大农学院、清华农学院合并为北京农业大学;二部外语系同北平外事学校合并为北平外国语学校,后为北京外国语大学;三部创立了中央戏剧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央美院华东分院即浙江美院、中央音乐学院及北京人艺、青艺、中央歌剧院、中国京剧研究院等。

1950年,中国人民大学正式命名组建,校长吴玉章,校址铁狮子胡同1号,段祺瑞执政府旧址,今张自忠路3号,后迁至海淀中关村大街59号。

1952年,全国所有教会大学、私立大学都被撤消全国高校从211所调整为201所,分综合性大学、多科性工业大学和单科性学院三类,取消大学中的学院建制,改为校系两级管理。

一批专业理工科院校在大调整中诞生北京大学由沙滩红楼迁至燕大校址燕园,北大工学院被撤消,机械、电机、土木、建筑合并到清华大学,医学院独立建院更名为北京医学院;清华调整为工科大学人文学科大部分并入北大燕京的文科、理科并入北大,工科并入清华辅仁主要院系并入北师大,经济系并入人大,西语系并入北大

从北大、清华、燕京、辅仁等大学中拆解出八大学院北京地质学院、北京矿业学院、北京钢铁工业学院、北京航空学院、北京石油学院、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北京林学院和北京医学院。前七个学院现已升级为大学,北京医学院回归北大成为北大医学部。

文革结束后,北京教育进入了全新时期。1977年恢复高考,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教师节的推行使尊师重教传统重新得到延续;面对改革开放新局面,全民掀起了学英语热潮;电视大学等各种形式的教育使更多的人得到公平教育机会。中国由此重新迎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天。1983年,邓小平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211工程总体建设规划》下发,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高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211工程启动。在我国1700多所普通高校中,211大学”有112

199854日,北京大学百年校庆后,在国内建设世界一流名校的985工程”启动,清华、北大是最早加入的高校,经多年筛选确定985大学”共39,是“211大学”中的“重点班”、教委和中央其他部委直属。

20111230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上表示:“211”“985”规模已稳定,不再新设这两个工程的学校,为注重学科导向,引入竞争机制,实施了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对非“211”学校的国家重点学科予以支持。

20151024日,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要求坚持以一流为目标、以学科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以改革为动力的基本原则,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2019年,1128日,教育部宣布:“现已将‘211工程’和‘985工程’等重点建设项目统筹为‘双一流’建设。”

北京现有110所高校,包括本科83,专科27,其中92所普通高校、18所成人高校。人民网公布:2022年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达26万多人,比上年增加1.6万人。市教委将充分挖掘就业岗位,加大线上线下招聘力度,拓展高校毕业生创业空间,促进其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创业。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我们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