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暹粒】吴哥日落,令人难以忘怀的等待

标签:
柬埔寨暹粒巴肯山比粒寺日落 |
分类: 亚洲风情 |
游览吴哥古迹,是一场探索世界的旅行,也是一次历练意志的挑战。等日落的过程远比想象中更煎熬,在柬埔寨这个纬度接近赤道的国家,持续被炙热的阳光正面晒两个多小时,整个人接近脱水中暑状。为了以更好的角度观看日落,我早早上山占据了有利地形,便不敢再随意走动。山上没有任何遮阳之地,席地而坐,静下心,沉住气,面对难耐的高温依旧坚持到了最后。平心而论,吴哥的日落称不上最壮观,但等待的过程却最叫人难以忘怀。第一次和数百个全世界各国的游客一起守候,这期间充满着未知、期盼、惊喜、赞叹,又或些许遗憾。相比很多未能如愿看到吴哥日落的朋友来说,非常幸运的我在巴肯山和比粒寺都顺利地看到了夕阳西下的全过程。日出日落循环往复,诚心守候的那两个清晨和两个傍晚仿若一段心灵之巅的洗礼,令我对这片古老文明之地更心生敬畏。
- 巴肯寺
▼ 巴肯寺建造于9世纪,它由吴哥王朝耶输跋摩一世建造用来供奉湿婆的国寺。位于巴肯山山顶上的巴肯寺虽早已破败,但是它是高棉王朝从暹粒河旁的罗洛士迁移至此建造的第一个都城中心,在历史上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也奠定了日后吴哥古迹群的基本格调。当初建庙时先铲除大量土方整平山顶,在中央形成一座石造金字塔,然后才开始凿出各层平台,形成一座阶梯金字塔。底层有44座塔,其他各12座塔,一共是108座。庙山为陡峭的五级台基,正方形,高13米,底层长76米,逐层缩小到顶层长47米,陡峭的庙山象徵须弥山。五座宝塔则象征着须弥山的五座山峰。五座宝塔一个在正中央,另外四个分布在四个角。
从巴肯山山脚下爬到巴肯寺大约在15分钟左右,上山路为红土坡路,没有台阶,比较好走。
▼
这座象征着整个宇宙的建筑,设计上充满了象征符号:7层平台:代表七重天,最上层的高塔代表宇宙中心;108塔:除中央高塔外,下面六层共有108座小塔,代表四个月相的108天;33塔:从每一面的中轴线上看巴肯寺,都只能看到33座塔,代表须弥山上的33位神祗。14世纪初元代航海家汪大渊访问真腊时称巴肯寺为“百塔洲”,当时的百余座塔还是金塔。今日不少宝塔早已残缺不全,除了没塔顶的中央主塔内部用木头支撑还部分保存外,东北塔、东南塔已倒塌,西北塔、西南塔则完全没有了。
▼
▼
在巴肯寺的东南方,可以看到隐藏在树丛中的吴哥寺正殿。
▼
目前中央殿堂塔楼已禁止入内,观日落的最佳地点为中央殿堂前西面的二层平台,由于被太阳晒了实在受不了,我就选择了一层平台守候,视觉效果会打一些折扣。
▼巴肯山的西边是开阔的西池,东南方丛林中是吴哥窟,北可以望见泰柬边界。这座小山丘是吴哥古迹群中的一个制高点,所以也被认为是观日落的最佳场地。
▼
▼
▼
▼
▼
▼
▼
▼
▼
▼
看完日落,回头再摄入一张来自全世界各国游客殷切期盼的眼神。
巴肯寺(Phnom Bakheng)
建造者:耶苏跋摩一世
建造时间:9世纪末
信奉宗教:印度教(湿婆派)
游览提示:
1、巴肯寺参观人数限流300人,游客凭卡上山,若需观看日落的话,切记要在每日16点前到达。当山上满员后,工作人员会关闭上山梯道,晚到的游客需在巴肯寺山脚下排队等候,山上下去1人,才能再上去1人。一般来说,特地来等日落的游客不会在中途下山,所以16点后到的游客大多会失望而归;
2、巴肯寺的东南方可以俯瞰到吴哥寺,用长焦镜可以拍摄到近景;
3、赏落日处无遮挡物,暴晒后体感及其闷热,带好遮阳帽或遮阳伞,并及时补充水分,谨防中暑;
4、上巴肯寺必须穿过肩的衣服和过膝的裙子或裤子;
5、现巴肯寺设有木梯上下行,比以前安全多了。
================================================================
比粒寺
▼
比粒寺(Pre
Rup)是用来为古代皇族火化变身为神之神殿,印度教相信善恶轮回解脱后变身为神,所以这里又被称为「变身塔」。比粒寺是罗贞陀罗跋摩二世为自己建造的主庙,该寺庙在公元961年才开始建造,然而罗贞陀罗跋摩二世并没有等到这座塔的建成,在968年就驾崩了。因此有种说法,比粒寺后来成了罗贞陀罗跋摩二世进行过火化仪式的地方。






















建造时间:961年
建造者:罗贞陀罗跋摩二世
信奉宗教:印度教(湿婆派)
游览提示:
1、比粒寺参观人数不限流,北面设有木质楼梯,可从那边上下;
2、西方是一片原始丛林,日落可能会被树枝树干遮挡;
3、比粒寺的地势比巴肯寺凉快,但同样建议带好遮阳帽或遮阳伞,并及时补充水分,谨防中暑;
4、西南塔的墙上有一尊四头的女神像和一尊有野猪面容的雕像,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