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扬州园林个园四季假山旅游 |
分类: 乐游中国 |

现代的土豪炫富攀比,爱秀香车、美女、游艇、豪宅。而在清代,富甲天下的扬州盐商通过建造属于自己的私家园林来显示他们财力雄厚和家底殷实。扬州园林在中国古典园林中融合了南秀北雄的特点,其院落的组合处理,建筑的设计理念和园林山石的叠堆手法都独树一帜、自成风格。然而经过盐制改革、战争、文革等动乱,大量的扬州园林被荒废、焚毁,或拆卖,扬州园林开始由盛而衰,江南园林建造的重心也逐渐转向了苏州。时至今日,扬州城内的私家园林从鼎盛时期的200多处中仅留存大约30多处。其中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最具艺术价值的,要属坐落在古城北隅的“个园”。
个园由清代嘉庆年间两淮盐业商总黄至筠在明代“寿芝园”的旧址上扩建而成。个园是以竹石取胜,园名中的“个”字取了竹字的半边,不仅应合了庭园里各色的竹子,也代表了主人坚韧挺拔、高风亮节的气节所在。个园面积虽不大,但处处体现出造园者的匠心独具。值得一提的是个园的叠石艺术,采用分峰用石的手法,运用不同石料堆叠而成“春、夏、秋、冬”四景。四季假山各具特色,表达出“春山艳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和“春山宜游,夏山宜看,秋山宜登,冬山宜居”的诗情画意。个园旨趣新颖,结构严密,是中国园林的孤例,也是扬州最富盛名的园景之一。
03
04
个园原主人黄至筠虽是个有文化有才情的商人,但其家产还是败在了他那些不争气的儿子手上。个园最终由小儿子转售于他人,解放后政府收回个园将其整修后对外开放,供游客参观。
05
0607
08
绿树成荫、光影婆娑的迎宾大道,两侧种植着桂树,象征走入迎宾大道的客人都是贵客。
09 过了迎宾大道后,开始正式进入宅邸和花园。
10
11
12
13 三进院落
14
15
在这条巷子中专设了一口井,用于消防灭火,面墙半圆形砌砖弧度起到地面不会下沉之用。
16
17
小姐闺房,正厅粗看并无通向两楼的楼梯,其实楼梯在正厅左侧一扇隐蔽的木门后。
18 园内所有下水道的洞口都被设计为钱币的式样,寓意“肥水不流外人田”。
19 春景
主人以春景作为游园的开篇,意为“一年之计在于春”。透过春景后的园门和两旁典雅的一排漏窗,又可瞥见园内景色,楼台、花树映现其间,引人入胜。进入园门向西拐,是与春景相接的一大片竹林。竹林茂密、幽深,呈现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
21
2223 夏景
夏景位于园之西北,东与抱山楼相接。夏景叠石以青灰色太湖石为主,叠石似云翻雾卷之态,造园者利用太湖石的凹凸不平和瘦、透、漏、皱的特性,叠石多而不乱,远观舒卷流畅,巧如云、如奇峰;近视则玲珑剔透,似峰峦、似洞穴。北阴处有一涓细流直落池塘,叮咚作响,池中游鱼嬉戏穿梭于睡莲之间,静中有动,极富情趣。池塘右侧有一曲桥直达夏山的洞穴,洞之幽深,颇具寒意,即使炎热的夏天,人们步入洞中,顿觉清爽。
25 山前有池水,山下有洞室,水上有曲梁。洞室可以穿行,拾级登山,数转而达山顶。山顶建一亭,傍依老松虬曲,凌云欲去。山上磴道,东接长楼,与黄石山相连。
26
2728
29
30
秋景
在园中东北角,经过抱山楼的“一”字长廊,便是气势雄伟出自清代大画家石涛之手笔的秋景。秋景用黄山石堆叠而成,山势较高,面积也较大。黄山石呈棕黄色,棱角分明,如刀劈斧砍。整座山体峻峭凌云,显得壮丽雄伟。进入山腹,如入大山之中,险奇之处随时可见。沿腹道攀援而上,至山顶拂云亭,顿觉心胸开朗,满园佳境,尽收眼底,正所谓秋山宜登者也。尤其是夕阳西照,使整座山体洒上一层黄金,这时你才能领略造园者将此山面西的道理。
32
33 在山洞中左登右攀,境界各殊,有石室、石凳、石桌、山顶洞、一线天,还有石桥飞梁,深谷绝涧,有平面的迂回,有立体的盘曲,山上山下,又与楼阁相通,在有限的天地里给人以无尽之感,其堆叠之精,构筑之妙,可以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现今江南园林中成为仅存孤例。
34 洞内采光良好
35
冬景 造园者将冬景安排在南墙之下,背靠高墙几乎终年不见阳光,远远望去似积雪未消,地面用白石铺成。冬山用宣石(石英石)堆叠,石质晶莹雪白,每块石头几乎看不到棱角,给人浑然而有起伏之感。造园者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将假山堆叠得如一群狮子,远观似一头头雪狮欢腾跳跃,憨态可掬。
36
39 二十四个风音洞又代表一年中的二十四个节气
40 在园中见到一位年过花甲的老奶奶仍熟练地摆弄着单反,也许我们无法改变时间的流逝、岁月的痕迹,但请坚持自己的喜好与梦想。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