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斐德路”的前世今生


标签:
辣斐德路复兴中路诸圣堂上海理工黑石公寓 |
分类: 行摄上海 |
熟门熟路的一条马路,曾经的中学和单位都在那附近,每天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走上好几回。但真正驻足停留、细细品位却从未有过。盛夏酷暑已进入倒计时,那也是我闭关的时期,所以五月乘还走得动抓紧再去几个地方。
妖女MM说:想去上海理工复兴校区看看那个图书馆。我说:好吧,那复兴中路的行走路线就交由我来安排。复兴中路已走过成千上百遍,这次要走出点新意来。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不入历史保护建筑内部,即不成功。吼吼,好在脸皮够厚,居民和保安大叔也友善,私闯民宅闯了不亦乐乎。
行走路线:起点复兴中路淮海中路——徐汇美术馆——克莱门公寓——黑石公寓——伊丽莎白公寓——上海理工复兴校区——陕南村——复兴坊——思南公馆——周恩来故居(周公馆)——重庆公寓——派克公寓——诸圣堂——终点复兴中路马当路。
特别提示:
1、私闯民宅切忌心虚,如果被发现了,礼貌的说明来意即可,基本不会有居民来驱赶你的。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低调再低调,不要大声喧哗,不要打扰居民的生活。
2、如有时间还可以去复兴公园逛逛,那也是一座有百年历史的法式公园。思南公馆位于思南路复兴中路口,是卢湾区新开辟的集会所、购物、餐饮、酒吧、老建筑一体的商业区,类似于新天地,暴走可以把此处选为中途歇脚点喝上一杯咖啡。
复兴中路是中国上海市跨卢湾区和徐汇区的一条东西向道路,东起西藏南路(原敏体尼荫路),西至淮海中路(原霞飞路),全长3494米。该路在1943年以前名为辣斐德路(Route Lafayette),当时是上海法租界内的一条东西向干道。
1914年,上海法租界向西扩展,取得大片新租界后,法租界公董局填没南长浜,兴建俄该路吕班路(重庆南路)和金神父路(瑞金二路)之间的一段。1918年,该路向东延伸至法租界东部边界--敏体尼荫路(西藏南路)。1922年,该路向西延伸至宝建路(宝庆路)。1931年,再向西伸至霞飞路(淮海中路)。
02 徐汇美术馆,免费开放,展览内容多为书画展
03
复兴中路宝庆路处
04 复兴中路1363弄,玉门公寓(克莱门公寓Clements
Apartments),建于1929年。
克莱门是一位比利时人。民国初,他在法商电车公司任大班,后来有个法国人任副手,将他排挤出电车公司。他看到外来人住房需求增加,便在瑞金戏院对面建出租房,以后又在复兴中路兴建这五幢西式楼房,取名克莱门,供包月出租,吸引了不少外国人。抗日胜利后,克氏侄女将房内的餐厅改建成森内饭店,日间供膳,夜间是舞厅。由于地段清雅,档次太高,光顾者不多,生意并不好。解放后,栖息上海滩的西方人纷纷回国,遂改成市民住家。居民纷纷在走廊、过道安装煤气,并分割改装,尽管外貌依旧,但内部已面目全非。
05
建筑由五幢完全相同的公寓楼组成,高三层,连屋顶四层,屋顶有老虎窗采光。屋面为红色机制瓦,南立面山墙为跌檐式山墙。外墙面主要为水泥拉刷,局部以清水红砖饰面。红砖砌法考究,极富装饰性。砖饰图案既有西方传统特点,又有现代装饰意味。该建筑造型上最大特点即是精致的砖工。室内部分装修如楼梯栏杆、门扇等处己具有现代装饰艺术派风格的特征。
06
07 全部是木质楼梯,前几年克莱门公寓其中的一幢曾发生过大火,由于房屋内部几乎都是木质结构,被烧了面目全非。
08
09
10
11 爬上克莱门公寓隔壁的黑石公寓顶楼平台可以看到所有五幢公寓楼组。
12 复兴中路1331号,复兴公寓(黑石公寓Blackstone
Apartments、花旗公寓),建于1924年。
带有巴洛克风格的公寓住宅。建筑四层,主立面左右对称,填充墙体和部分构件采用黑色石材,据传“黑石公寓”由此得名。建筑正立面底层有一挑出的较大门廊,石雕科林斯双柱支撑。上为露台,形状由正弯及反弯三段弧线组成,立面中部墙体也采用了弧线形,加之屋顶中部弧形山墙及装饰,显示了巴洛克风格。二战后,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曾在此办公,现公寓底层由徐汇区房屋土地管理局使用,二层以上大部分为居民住宅。
13
以前一直跑黑石公寓旁边的徐汇区公积金中心办理公积金手续,但黑石公寓侧门警卫看守比较严,我一次也没能进公寓内部。这次是跟着住在这里的居民一起上楼的,内部很有看头的一幢公寓。公寓内除了少数几间租借给工作室外,基本还是居民居住为主。
14 顶楼门廊的立柱
15 公寓内过道全部用马赛克地砖拼成,总高5楼+6楼平台,既有楼梯又有电梯。
16 囧囧有神的猫咪
17
每层都走了一遍,二楼最为搞笑,不知是何人在左右侧走廊尽头各放了一个兵马俑。上楼时偷偷摸摸没仔细看,还以为是个人站在那里,吓了一跳,后来看清了才狂笑。谁那么有喜感阿
18 守护者的背影
19 复兴中路1327号,复中公寓,原名伊丽莎白公寓,建于1930年。
建筑属于现代派风格,整体风格简洁,朴素大方,装饰集中于中央顶部。公寓呈对称布局,一梯三户,主楼梯间在外立面的形式以及材质处理上更明显呈现出装饰艺术风格的特征,也成为建筑沿街立面的形式中心。公寓两翼的圆形楼梯间是当年仆人的交通空间,公寓与今天很不相同的日常生活方式在此可见一斑。公寓其他立面比较简练,南立面的东西转角看似不经意的装饰,其实也是装饰艺术风格与流线型风格最典型的形式语言。
20
复兴中路1195号,上海理工大学图书馆(德国工程技术学院,国立上海高级机械职工学校图书馆),德国式学校建筑,建于1908-1916年。
前段时间走访了上海理工的军工路校区,这回走复兴路校区。
21
德国式学校建筑,由德国倍高洋行卡尔.贝克设计。建筑二层。坡屋顶。入口处门廊连二层阳台突出檐口,成独特的弧线山墙面,带有德国建筑风格。与此相应,局部屋面也有同一式样的老虎窗。建筑墙面清水红砖砌筑,纵向窗间白色涂料粉刷,有几何形图案。
22
图书馆最大的看点就是这个楼梯和窗子
23
24
25 女生宿舍楼
26
陕西南路151号,陕南村以前叫金亚尔培公寓,又称皇家花园,1930年由法国天主教普爱堂建成,是上海有名气的花园公寓里弄住宅之一。
27 民国19年建。法国天主教会普爱堂投资,砖木结构。村周环以汰石子半月形墙柱,配以铁条分隔的篱笆墙,村内布落同型双单元4层公寓16幢。公寓为蝶形点状,蝶形点状、室内通风采光良好、全村绿化带1600平方米,装修精致,设备齐全,室内通风采光良好,室外空地宽敞,有水泥车道。进户后有宽阔的走廊连通各个房间,设有箱子间和大壁橱。建筑立面采用清水红砖和水泥拉毛墙面镶嵌,有浓郁的装饰主义风格。
28
陕南村还接待过比利时王储菲利普王子一行
29
复兴中路553弄,复兴坊是复兴路上的老式里弄里,最有代表性的一个地方。复兴坊即瑞金二路、思南路之间。1928年建,由一群当时法租界内的著名的新式里弄住宅组成,初名辣斐坊。复兴坊也不乏名人旧居,何香凝旧居和史良旧居都在这条弄堂里。但每幢房子长了都差不多,我没特别拍。
30
31
重庆公寓位于复兴路口,重庆南路185号,原名吕班公寓,建于1920年,属于装饰艺术派公寓大楼。1929年到1931年期间著名美国女记者史沫特莱曾居此。
32 李安导演的《色戒》也曾在此地取景
33 旋转楼梯
34 居民楼另外一侧看起来比较普通
35 复兴中路477号,花园住宅,建于1920年到1936年。
36 复兴中路455弄,花园公寓,原名派克公寓。解放前欧式公寓房,建于1926年。
系钢筋混凝土结构,文艺复兴式5层新式公寓花园住宅。建筑面积为12728平方米(不包括加层部分和扩建部分),建于1926年。建筑立面为典型三段式,比例和谐舒适,底层为红砖墙面,入口为半圆门券,二层及以上为米黄色墙面,顶部出檐较大,立面中部形成并列双柱,柱头形式奇特,墙面大块面划分,凹槽勾缝,无窗框,钢窗;阳台的处理较细致,空间组织方式极具特色。37
38 复兴中路425号,诸圣堂(这个教堂的外型跟上次我在青岛拍摄的观象山二路的教堂十分相似)
39 该教堂由美国圣公会教士和中国牧师募集信徒捐款,购买土地3亩,历时7个月的建造,于1925年圣诞节落成,命名为诸圣堂,英文名SAINTS
CHURCH,用于举行感恩礼拜。诸圣堂可容纳500人左右,附堂可容纳1000人左右。1958年起,为各教派联合礼拜处,不分宗派,同堂礼拜。1966年关闭后,一度成为市公用事业管理局属下单位的工厂。1982年,圣诞节复堂,举行感恩礼拜。



42
教堂的保卫室大叔很好,我说我想进去看看,他就放行了。一般天主教教堂比较奢华,基督教教堂比较简朴。此教堂内部的墙壁都是毛砖搭建,但我十分喜欢这种简约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