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游走青岛(12)——“青岛华尔街/德国风情街”馆陶路

(2010-10-21 22:57:27)
标签:

青岛

老城区

老建筑

保护建筑

馆陶路

堂邑路

青岛取引所

洋行

德国风情街

分类: 乐游中国

游走青岛(12)——“青岛华尔街/德国风情街”馆陶路

这是一条隐藏着沧桑历史的老街,在20世纪30年代,馆陶路上的洋行最多时有50多家,多为德国、日本、美国、英国、法国、丹麦、比利时、葡萄牙等国大公司的分支机构。它被称为“青岛的华尔街”,和上海的外滩相媲美,当时已经成为青岛经济的“金融贸易中心”,影响着整个华东地区的经济及沿海地区的出口转口贸易。

2009年青岛政府在“改造旧城区、建设特色街”的计划中将馆陶路也纳入了其中,于是曾经的洋行一条街被改建成了不伦不类的“德国风情街”。在改造过程中沿街百年树龄的梧桐被乱砍乱伐,很多建筑被粉刷修葺一新。令人无比痛心与惋惜。

青岛德国风情街位于青岛市市北区馆陶路,南起堂邑路,北至恩县路,与上海路、宁波路、广东路垂直相交,总长度1000余米。 未来的打造方向是上海新天地和影视中心的结合游走青岛(12)——“青岛华尔街/德国风情街”馆陶路Orz……

馆陶路本不在我们的重点暴走计划中,在青岛的最后一天由于我们暴走行进速度较快,从中山路栈桥起点处不知不觉就走到了尾巴。然后沿着堂邑路再一路前行到馆陶路,就顺便参观起了这条改建一新的“德国风情街”。当初做攻略也没有具体去找这条路上每幢房子的历史背景和门牌号码,所以逛馆陶路对我们来说就像瞎子摸象,走到哪儿算哪儿。在一半处我们怕时间来不及,原路折回赶去劈柴院,以下照片只是馆陶路的一小部分。

 

馆陶路,这是一条从青岛城市历史源头延伸而来的老街。馆陶路初建于1899年,随后因洋行云集,成为“洋行一条街”,这也是德国殖民当局控制青岛经济命脉的一条街。德国殖民者建馆陶路,目的很明确——为在青岛更多地收取关税,更多地吸引外资。

为何在馆陶路建成“洋行区”?这是由它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的。陶路身边有胶济铁路穿过,离青岛火车站和大港站都非常近便,而青岛港近在咫尺,距胶海关也非常近。馆陶路不论从功能还是地理方位来说,都是青岛最有名的中山路的延伸和互补。馆陶路又和堂邑路、莱州路、市场一路、二路、三路交错相同,这些老街区上的建筑,是凝固的历史,留下了德国和日本侵占青岛的痕迹。可以说,馆陶路老街和中山路一样,隐藏着青岛城市历史的缩影。

 

02 馆陶路是青岛市著名的历史风貌保护区。20世纪初期,馆陶路里洋行、银行云集,被称为“青岛的华尔街”。游走青岛(12)——“青岛华尔街/德国风情街”馆陶路03 如今被改建为“德国风情街”的馆陶路
游走青岛(12)——“青岛华尔街/德国风情街”馆陶路04 馆陶路南头(莱州路1号),渣打银行旧址,德式建筑。游走青岛(12)——“青岛华尔街/德国风情街”馆陶路05 馆陶路1号,横滨正金银行旧址,建于1919年,建筑师长野宇平冶,文艺复兴古典主义,基地面积4780平米,建筑面积1787平米。

这间占地7.17亩,有着红牛舌瓦面的金融建筑便建造与1919年,其时正是青岛正金银行升为支店之后不久。从建筑师长设计意图上看,正金大楼在正立面造型上试图体现出一种当时的金融权威的意向,以配合在当时正金和其发行的银元券在青岛的绝对统治地位。但事实上,以8根方形花岗岩壁柱和凸檐金字塔型山花展现的仿古罗马神庙的手法,却使建筑显得有些虚假,反倒让人觉得是枉费了一片心机。建筑上部大厅高5.5米,厅内有方型藻井,倒是宽敞壮观。二层的正金大楼整体呈长方形,同时建有阁楼和地下室。
游走青岛(12)——“青岛华尔街/德国风情街”馆陶路06 馆陶路3号,三菱洋行旧址,建于1918,基地面积4825平米,建筑面积2236平米。

三菱洋行原来是日本三菱商事会社青岛支店营业大楼。建筑立面为欧洲古典样式。上下两段。下段八根爱奥尼克柱优雅有力。整个建筑有很好的韵律感。
游走青岛(12)——“青岛华尔街/德国风情街”馆陶路07 同上
游走青岛(12)——“青岛华尔街/德国风情街”馆陶路08 馆陶路5号,英国汇丰银行旧址,建于1917年。欧式建筑,是中国早期外国金融机构之一,建筑面积约3150平方米。
游走青岛(12)——“青岛华尔街/德国风情街”馆陶路09 这幢建筑06年的时候是红色的,现在是这个颜色。不清楚当年到底是原始色到底是哪种?想到这个我满脑子都在回荡一首歌“我是一个粉刷匠,粉刷本领强”。如果设计者还在世,重新粉刷后估计连创造它的爹妈都不敢认这个儿子了。

游走青岛(12)——“青岛华尔街/德国风情街”馆陶路10 馆陶路9号,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现为部队招待所。
游走青岛(12)——“青岛华尔街/德国风情街”馆陶路 11 部队招待所的钟楼,不知是否是改造后新造的?
游走青岛(12)——“青岛华尔街/德国风情街”馆陶路12 馆陶路和上海路口的居民建筑
游走青岛(12)——“青岛华尔街/德国风情街”馆陶路13 在青岛看到上海路,那就一定要留影一张
游走青岛(12)——“青岛华尔街/德国风情街”馆陶路14
游走青岛(12)——“青岛华尔街/德国风情街”馆陶路15 馆陶路13号有齐燕会馆旧址,中国式建筑,建于1907年。它是由山东黄县人、泰祥号经理傅炳昭和河北天津人、成通号经理朱杰联合两省同乡创建的同乡会。
游走青岛(12)——“青岛华尔街/德国风情街”馆陶路16 同上

游走青岛(12)——“青岛华尔街/德国风情街”馆陶路

17 馆陶路22号,青岛取引所旧址,建于1920年,文艺复兴建筑风格。

青岛取引所应该是馆陶路上最漂亮和最有名的建筑了,日本建筑师三井幸次郎设计。“取引所”是日文中的汉字,其意思是“证券物品交易所”。在旧中国“青岛取引所”是全国建筑规模最大的证券交易所。它的证券厅在解放后被改造为一座有600个观众席的剧场;期货厅被改建为可进行排、篮球比赛的体育馆,由此可见其规模之大。

整个建筑是钢混结构,建筑面积约1500平方米。由门厅、中央大厅和经纪人办公室转成田字形平面,形成4个交易大厅,天花为4个天井,上覆以采光天窗屋顶。立面结构中轴对称,主体部为6根三层高的科林斯廊柱,山花上部分列2个小塔楼,塔楼中间偏后为一小弯顶,增加竖向层次和立面丰富感。两翼的一、二层为矩形壁柱,第三层为双柱式壁柱,室内采用西方古典手法装饰。建筑具有文艺复兴建筑风格。青岛解放后为海军俱乐部。
游走青岛(12)——“青岛华尔街/德国风情街”馆陶路18 暴走老城区之中纵观各类百年建筑,取引所算是十分幸运的老建筑之一,这幢楼外部结构基本没有被破坏,保留了当年的原始风貌。
游走青岛(12)——“青岛华尔街/德国风情街”馆陶路19 科林斯的柱头
游走青岛(12)——“青岛华尔街/德国风情街”馆陶路20
游走青岛(12)——“青岛华尔街/德国风情街”馆陶路 21 取引所旧址目前大铁门紧闭被闲置着,未来的命运会如何?不得知。
游走青岛(12)——“青岛华尔街/德国风情街”馆陶路22
游走青岛(12)——“青岛华尔街/德国风情街”馆陶路 23
游走青岛(12)——“青岛华尔街/德国风情街”馆陶路 24
游走青岛(12)——“青岛华尔街/德国风情街”馆陶路 很遗憾,馆陶路我们只走到这次就原路返回了。接下去的二分之一没来得及欣赏,这个遗憾依旧留到下次去青岛再弥补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