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霞光黎影Lucy
霞光黎影Lucy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875
  • 关注人气:2,78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游走青岛(11)——老城区的“万国建筑群”集锦(下)

(2010-10-20 20:41:04)
标签:

青岛

老城区

老建筑

保护建筑

欧式住宅

分类: 乐游中国

Continued from previous blog……

01 泰安路,青岛火车站候车大楼,建于1900年,1991年拆除重建,主体由候车大楼和钟楼组成。钟楼的基座、窗框、门框及山墙和塔顶的装饰线均用花岗岩砌成。楼顶为双坡陡峭屋顶,高耸的尖塔,凝重地表现了德国文艺复兴建筑风格。

游走青岛(11)——老城区的“万国建筑群”集锦(下)02 青岛火车站站舍位于市南区泰安路。始建于1900年1月,竣工于1901年秋。德国人魏尔勒和格德尔茨设计,由山东铁道公司施工。主要由钟楼和候车大厅二大部分组成,北联一层办公用房。砖木钢混合结构,建筑具有德国文艺复兴建筑风格。候车大厅以高大的装饰山墙和三个大型券门突出了面向市区的主入口,楼南角耸起一造型优美的尖钟塔,正居于广西路和兰山路的轴线上,成为兰山路对景。建筑双坡陡峭屋顶,钟塔的基座、窗边、门边及山墙和塔顶的装饰都用花岗石砌成,是仿半木构式样的公共建筑。屋顶为四坡顶,面覆中国杂色琉璃瓦。该站为继大港火车站线路南边成为胶济铁路的终点站,并形成青岛的景观建筑之一。游走青岛(11)——老城区的“万国建筑群”集锦(下)03 车站饭店旧址,郯城路、兰山路口,建于1913年。1904年胶济铁路的全线贯通,使新的青岛栈桥火车站这-片临近旧海关和港区建筑群的大片区域得到了开发,车站饭店便是这种开发的一部分。实质上,被认为是玛特维希出资建造的车站饭店,有可能是霍恩措伦路上最后出现的一栋德国建筑,它与第一轮开发时即建成的Sietas.Plambeck办公楼和F.Schwarzkopf办公楼等商业建筑一起,最终构成了这条曾异常繁华的旧港区大道的连续景观。也许正是因为其晚生,且处在街道的西部边缘并邻近车站广场,才使其在以后的城市变迁里得以幸免,成为昔日霍恩措伦路上惟一保留下来的德国建筑。在当时,车站饭店朝向火车站的一面则代表了新的希望:1913年饭店建成时的车站广场还只是一片绿地,四周零散地盖有若干平房。玛特维希拥有的这幢总建筑面积近2200平方米、主体内部围有天井的车站饭店,是这里惟独的一座方整的沿街建筑。
游走青岛(11)——老城区的“万国建筑群”集锦(下)04  青岛巡捕局旧址,又名警察公署、德巡捕衙门。位于市南区湖北路29号,是蒙阴路的对景建筑。建于1904年,1905年竣工,胶澳建设管理局设计,投资7.5万金马克。主体建筑二层,带阁楼大坡红瓦顶。设地下室,呈"L"型平面。主入口耸起六层,高达30米高塔楼,上覆高大陡直的尖顶,仿半木构的墙面划分和墙角隅石抱角装饰,花岗石与红砖纵横相间,高陡的红瓦顶,配以粗石勒脚,建筑色彩由米黄色墙面和浮雕红砖饰组成,显得十分轻巧、明快,尤其位于蒙阴路尽端中轴线上,又处于地形最高位,形成这一带的主要高耸城市轮廓线。建筑大楼内除警察署外还设有地方法庭、监狱等,与主体建筑构成一体,是一幢德国文艺复兴式复古风格的建筑。
游走青岛(11)——老城区的“万国建筑群”集锦(下)05 现为青岛市公安局。
游走青岛(11)——老城区的“万国建筑群”集锦(下)06 青岛俱乐部旧址,位于市南区中山路1号。约建于1910-1911年,由德国建筑师罗克格设计,工程指导和内部设计由德国建筑师拉查鲁维茨承担,由德国保尔.弗里德里希.里希特公司施工。整座建筑严格按照德国青年派风格设计,建筑物窗台和檐口用粗朴的花岗石垒砌,主入口砌筑花岗岩石柱,粗花岗石勒脚,屋顶开老虎窗,带阁楼,底层有半地下室,三段式造型,浑厚美观。1922年该建筑物为国际俱乐部。青岛解放后为中苏友好协会青岛分会办公场所。
游走青岛(11)——老城区的“万国建筑群”集锦(下)07 礼和商业大楼旧址,太平路43,是旧时经营进出口贸易,建于1902年。这栋两层的建筑有着高大的开敞式券拱观景阳台,立面对称。整栋建筑外墙使用清水砖,几乎不见石材,这一形式是早期的建筑中最常见的。比较遗憾的是,现建筑体保存,但立面重装修后已和原貌相差了很多。游走青岛(11)——老城区的“万国建筑群”集锦(下)08 太平路31,青岛市第一座欧式商务型大型旅馆,建于1899年。1914年日本侵略青岛后成为青岛大饭店,是闻名全国的商住旅馆,目前是栈桥王子酒店。
游走青岛(11)——老城区的“万国建筑群”集锦(下)09 太平路29号,泛海名人酒店。
游走青岛(11)——老城区的“万国建筑群”集锦(下)10 青岛音乐厅,位于青岛市兰山路1号,南与栈桥隔街相望,西与百年老街中山路相邻,始建于1934年,建筑面积1500多平方米,是一座优秀的现代欧式建筑。
游走青岛(11)——老城区的“万国建筑群”集锦(下)11 太平路青岛路口有一座十分抢眼的老建筑,这就是原德华银行,它的造型以文艺复兴风格为基调,参照了德意志公用建筑的威严浑厚。四周有宽敞凉台前卫穹形廊,建筑材料除采用青岛特产花岗岩以外,屋顶采用了黑色铜皮这种罕见的材料。

游走青岛(11)——老城区的“万国建筑群”集锦(下)12 山东矿务公司旧址,位于市南区太平路江苏路口。约建于1902年,占地面积约594平方米,高约14米,为砖石木结构。红瓦尖顶三层。该楼的山墙上原砌有一石板,上饰矿工的行业标志----两把交叉的铁锤。建筑立面是封檐、抱角,券拱则为清水墙粉面,花岗石砌体。几处高墙上饰以木桁架建筑式样。东立面上突起一座花岗岩石挑楼,使相对封闭的立面富有主体感。朝海的南立面上一层设有拱廊,二层设双柱敞廊。门窗呈半圆形,室内设旋转木楼梯,地面为朱黄瓷瓦和木地板。整个建筑为中世纪德国处理手法。后又在原建筑两端接建,使建筑整体趋于平衡。

游走青岛(11)——老城区的“万国建筑群”集锦(下)

13 同上

游走青岛(11)——老城区的“万国建筑群”集锦(下)14 太平路23,日商坂井贞一宅地旧址,建于1929年。
游走青岛(11)——老城区的“万国建筑群”集锦(下) 15 太平路12号天后宫又名天后庙、妈祖庙、中国大庙。位于市南区太平路。建于明成化三年(1467年)。明崇祯末年、清雍正年间、清同治四年(1865年)多次重修,并扩建大殿和戏楼。1936年重建了戏楼。天后宫占地约3415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多平方米,砖木结构。整个建筑坐北朝南,分两进院落,依次为戏楼(下为大门)、二进门、天后殿、龙王府、督财府、二配殿等。戏楼原为二层庑殿顶,翘角飞檐,上覆黄绿色琉璃瓦,十分气派。院内有两株银杏,其中一株已有500年树龄,枝叶扶疏,绿荫满院。60年代末,天后宫遭到严重破坏,殿内神像被毁,双层飞檐的琉璃瓦被换以普通灰瓦,钟楼、鼓楼也被拆毁,门口旗杆又遭雷击。1997年天后宫修复开放,现已建成青岛民俗博物馆。
游走青岛(11)——老城区的“万国建筑群”集锦(下)16 由常州路走到广西路左转,向西前行。广西路某住宅。
游走青岛(11)——老城区的“万国建筑群”集锦(下) 17 广西路某住宅
游走青岛(11)——老城区的“万国建筑群”集锦(下) 18 广西路5号,为德国神甫姬宝路住宅旧址,建于1914年。
游走青岛(11)——老城区的“万国建筑群”集锦(下) 19 同上
游走青岛(11)——老城区的“万国建筑群”集锦(下) 20 广西路9号一座欧式建筑旧址

游走青岛(11)——老城区的“万国建筑群”集锦(下)21 德国驻青领事馆旧址,青岛路1号,建于1899年,是一座带有塔顶的欧陆式建筑,现为“南园孔子纪念馆”。
总建筑面积为1165余平方米的建筑最为人注意的部分是在亨利王子路上的南立面,中心部分是两排长形窗户,中间起山墙。一如同时期街口建筑的设计统例,这一建筑在西南拐角处建有上覆双层圆顶的塔楼,主入口则设在这个拐角的凹入部分,被大块的花岗岩粗石装饰着。

游走青岛(11)——老城区的“万国建筑群”集锦(下) 22 同上
游走青岛(11)——老城区的“万国建筑群”集锦(下) 23 广西路7号,德式建筑,德占时期为私人宅第,建于1903年。游走青岛(11)——老城区的“万国建筑群”集锦(下)24 进入内部庭院
游走青岛(11)——老城区的“万国建筑群”集锦(下) 25 广西路9号
游走青岛(11)——老城区的“万国建筑群”集锦(下) 26 胶澳邮政局旧址,位于广西路和安徽路拐角处,安徽路5号。由汉堡阿尔托纳区F.H.施密特公司施工。1901年5月16日建成,建筑面积为1491.6平方米。建筑为三层砖木结构的德式建筑,立面原为红砖粉墙,角部高处塔楼,突出了面向街口的转角。两处山墙强调了建筑的侧面。临街的屋顶覆以红瓦,北面的平屋顶则用铁皮铺成。联拱券廊,高陡屋顶上的弧形老虎窗以及主立面的山花增加了建筑的变化,是青岛市现存最早的邮电营业楼。青岛解放后为青岛市邮电局办公营业大楼。80年代,该楼仍是青岛市邮电通信业的主要建筑之一。
游走青岛(11)——老城区的“万国建筑群”集锦(下) 27 现为青岛邮政博物馆,装修中。
游走青岛(11)——老城区的“万国建筑群”集锦(下) 28 广西路27号,广西路安徽路路口,亨利王子路理发厅旧址,建于1905年。亨利亲王路的这间德国理发厅处在同期完成的医药商店的东面,与德国胶州邮政局隔阿尔贝特路相望。看上去,理发厅仅是这栋处在十字路口的白色三层建筑物的一部分,该楼在西南角的亨利亲王路街边另有一个入口,使理发厅与建筑的其他部分隔离开。
游走青岛(11)——老城区的“万国建筑群”集锦(下) 29 同上,外墙原本是白色的,现改刷成红色
游走青岛(11)——老城区的“万国建筑群”集锦(下) 30 广西路31号,医药商店旧址又名橡树饭店,建于1905年,德国人库尔特.罗克格设计,砖石钢木混合结构。共4层,檐高18米,红瓦蒙莎顶。该建筑立面为红色墙体,间以清水粉墙和彩色方形墙砖,上部两个楼层及两座烟囱所采用的拱形与曲线具有青年风格派的典型特征。建筑上以花岗岩装饰檐口、滴水嘴和底部粗短的承重柱,几块暗红色曲墙砖上压入橡树叶的图案,巨大的老虎窗上方的纹章上凿有一根蛇体缠绕的圆杖(医生的标志),靠巨大的老虎窗和屋顶的一排竖窗采光的高起蒙莎顶,为这幢楼房另外开辟了第四层空间和造型,整个建筑属欧洲青年派风格。曾为一轻局办公楼,现为红房子餐厅。游走青岛(11)——老城区的“万国建筑群”集锦(下)31 广西路37号,侯爵饭店旧址,建于1906年。饭店建筑共三层,一至二层之间被水平方向的两条明显饰线分割,第三层的窗户镶嵌在巨大的红色坡瓦中。建筑的西南角被设计成塔楼状,自然地与南、西两个立面融为一体,上部建有一个突出的圆顶,圆顶逐渐收缩上升,最后以针尖状饰线直入天空。
游走青岛(11)——老城区的“万国建筑群”集锦(下) 32 1922年中国政府收回青岛主权后,旧日的亨利王子路上的这栋建筑物成为青岛市第一区警察署。
游走青岛(11)——老城区的“万国建筑群”集锦(下) 33 如此美丽童话般的建筑成为了警察局,简直令人难以置信阿。
游走青岛(11)——老城区的“万国建筑群”集锦(下) 34 马克西姆大楼是一幢建于20世纪初叶德国占领时期,位于青岛市广西路与浙江路交叉路口的3层小楼。马克西姆大楼曾是一幢公寓住宅。临浙江路一侧曾是一位德国人开的西餐馆马克思餐厅,中文名称大仙饭店。郁达夫在青岛度假期间曾在此用餐。
游走青岛(11)——老城区的“万国建筑群”集锦(下) 35 中山路17号胶州旅馆旧址,1945年日本在青岛建碉堡时在这座楼里建了一座暗堡(但门口铭牌上写着是德占时期私人宅第,哪个准确我也不清楚),建于1897年。
游走青岛(11)——老城区的“万国建筑群”集锦(下) 36 水师饭店旧址,又名德国海军俱乐部,位于湖北路17号,中山路与湖北路交口处的东北角(原斐迭里街与依列女街口),设计于1899年,1901年5月开始建造,次年完成,是青岛早期德国建筑的代表作之一。建筑属德国新文艺复兴式风格,这一风格主要表现在高耸的塔楼、横跨正门的前里面山墙及木质外廊等方面。

游走青岛(11)——老城区的“万国建筑群”集锦(下)37 依旧是上篇曾提到青岛历史保护建筑令人惋惜的地方,那么好的建筑里入驻了各类乱七八糟的小公司。
游走青岛(11)——老城区的“万国建筑群”集锦(下) 38 阿哈哈,是的,我又溜了进去,私闯民宅这次老干了,还好门口保安大叔比较好说话。但里面那座大礼堂大门紧闭,我们只能在楼道上看个大概。
游走青岛(11)——老城区的“万国建筑群”集锦(下)39 该建筑地上带阁楼共三层,地下一层。一层采用石基砖墙,二层设有殖民式木构柱外廓,墙体均涂以极淡的黄色,屋顶为四面坡型,覆以红瓦,道路转角处突起的尖顶塔楼为其立面构图中心。建筑造型轻松明快、起伏变化,富有节奏感。但装饰极少,比较明显的突出山墙上的半木构装饰,以及塔楼之下和外廊扶栏处的交错桁架装饰。该建筑内设有青岛第一座大型礼堂,位于后部,为砖木结构,宽约14米,进深20米,平面为巴西利卡式,厅内三面墙均设有回廊,采用玻璃罩灯和北侧窗采光照明,能容纳坐席约700个。在这里曾经定期上演各类剧目,如放映一些德国和其他欧洲国家的影片,为青岛最早放映电影的单位之一 
游走青岛(11)——老城区的“万国建筑群”集锦(下)40 中山路商业街建筑若干
游走青岛(11)——老城区的“万国建筑群”集锦(下)41 中山路商业街,这条街由于老建筑粉刷过新,没啥看点,我们没有特地一幢幢去找,只是边走边看而已。
游走青岛(11)——老城区的“万国建筑群”集锦(下)42 北京路9号(中山路北京路口)青岛谦祥益商厦创建于1911年,是章丘旧军孟家祥字号企业和青岛老字号绸布业商店之一。这块地区都在拆,不晓得这幢老字号商店最后能否幸运的保存下来?游走青岛(11)——老城区的“万国建筑群”集锦(下)43 在这段繁华的商业街,可以经过多个老字号商店如春和楼、盛锡福、谦祥益、宏仁堂等。
游走青岛(11)——老城区的“万国建筑群”集锦(下)44 中山路216号是胶澳电气事务所旧址,建于1909年。至少在1922年时,胶澳商埠电汽事务所办公楼还是一座有圆形塔顶的孤零零的塔楼,塔楼北边和西边的三层建筑显然是在后来加建的。从照片上看,圆顶之下设有观景台的电汽事务所塔楼像个大型供水装置,主入口面东,中部和顶端开有竖长的窗户。从西北两个方向看,胶澳商埠电汽事务所大楼远远高出周边建筑,其外立面的竖向装饰,则加剧了观者对其高度的敬畏。

游走青岛(11)——老城区的“万国建筑群”集锦(下)45 同上
游走青岛(11)——老城区的“万国建筑群”集锦(下)

===================================

暴走行程路线2:

汉庭出发沿着泰安路行至火车站(建筑:青岛火车站、车站旅馆旧址);

泰安路往北走至湖北路口右拐至湖北路(建筑:湖北路29号 青岛市公安局,曾青岛警察署旧址)

行至蒙阴路右转南行至太平路(建筑:太平路43号 原礼和洋行旧址,旧时经营进出口贸易,建于1902年;中山路口,中山路1号 青岛国际俱乐部旧址,最初为会员制俱乐部;太平路31号 青岛市第一座欧式商务型大型旅馆,建于1899年。1914年日本侵略青岛后成为青岛大饭店,目前是栈桥王子酒店;太平路青岛路口有一座十分抢眼的老建筑,这就是原德华银行,它的造型以文艺复兴风格为基调,参照了德意志公用建筑的威严浑厚。四周有宽敞凉台前卫穹形廊,建筑材料除采用青岛特产花岗岩以外,屋顶采用了黑色铜皮这种罕见的材料;前行到江苏路口是原路矿公司旧址,德国侵略青岛时组织工人开采煤矿;太平路23号  坂井贞一宅地旧址;太平路12号 一座金碧辉煌的中国古典民族式建筑为初建于1467年的天后宫,也是青岛市区现存历史最早的庙宇,目前为青岛民俗博物馆)

前行至常州路口(建筑:常州路23号为欧洲人监狱旧址,这是我国现存唯一的一座欧洲古堡式监狱建筑,这座监狱有一个圆锥形塔顶,整体造型如中世纪古堡,透出一种威严和阴森,墙体为红色的砖墙,窗户向所有监狱的窗户一样很小,装有铁栅,这里将被改造成监狱博物馆,由小径穿过院落,在僻静处有一座朴素的建筑。这是可以容纳100多人同时做礼拜的清真寺,原为德国邮政代理处,建于1898年)

由常州路走到广西路左转,向西前行(建筑:广西路5号 为德国神甫姬宝路住宅旧址;广西路9号 一座欧式建筑旧址;广西路青岛路口的青岛路1号 一座带有塔顶的欧陆式建筑德国驻青领事馆旧址,现为“南园孔子纪念馆” ;安徽路口安徽路5号为青岛德意志帝国邮局旧址,楼房三层,楼顶有三座塔顶;广西路37号,侯爵庭院饭店旧址。对面为马克西姆大楼

接着沿中山路向北走(中山路17号,德式私人宅第)

中山路湖北路口(建筑:湖北路17号,水兵俱乐部旧址,当时驻青德军要求建一个俱乐部丰富业余生活。房屋造型起伏变化,大斜坡屋顶,老虎窗,南有宽敞走廊,浑厚的木檐、木柱、木廊,显示作为俱乐部的活泼明快风格)

回到中山路往北走(建筑:在这段繁华的商业街,可以经过多个老字号商店如春和楼、盛锡福、谦祥益、宏仁堂等。中山路216号是胶澳电气公司旧址。)

 

照片太多,编辑时就曾突然当机2次,如遇到图片打不开可以多刷新几次或点击鼠标右键“显示图片”.此两篇老城区的“万国建筑“集锦献给所以喜欢老建筑和热爱青岛的朋友们。虽不全,但也算是老城区的精华路线。老建筑的保护不容忽视,不知道若干年后那些建筑的命运会如何?

 

暴走无极限,青岛的老建筑寻觅并没有结束,还有下篇“德国风情街”,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