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杂谈北京高中语文课本 |
分类: 高中记事 |
北京高中语文课本 “改革”始末
(摘自青年周末)
----------------------------------------------------------------------
部分被删名篇
《孔雀东南飞》
《药》
《阿Q正传》
《记念刘和珍君》
《雷雨》
《南州六月荔枝丹》
《陈焕生进城》
《林黛玉初进荣国府》
《促织》
《廉颇蔺相如列传》
《触龙说赵太后》
《六国论》
《过秦论》
《病梅馆记》
《石钟山记》
《五人墓碑记》
《伶官传序》
《项脊轩志》
---------------------------------------------------------------------
网友评论摘录:
还有那么多中国经典古文,干脆把唐诗宋词也删除了算了!”
“用通俗文学取代主流文学,中国教育的娱乐化时代全面来临”
“很多经典实在不应该放弃,作为老师,要年复一年的看这些文章,千万次的咀嚼之后可能早已食之无味了;可是对 于学生来说,这些没有看过的文章永远是新的,永远都是经典。”
“我不否认《雪山飞狐》、《许三观卖血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比较优秀的作品,但凭什么换掉那些经典的作品,难道是我们平时读的太多了吗?教育是面向大众的,是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学习新知识的,我们为了不能一味的求新,而抛弃传统。尤其是那些优秀的、经典的,更不能抛弃;新的东西毕竟没有经过时间的洗涤。”
“我不否认那些新加入作品的文学性,但绝对质疑他们的思想深度和现实意义。被这种文章教育出的下一代,能有什么作为?”
“编委们难道不知道鲁迅的文章对中国人性弱点的深刻揭示吗?对现代中国人都有指导意义,中国文学谁能取代鲁迅 ?”
“一个普通人现在只有在课本中才能接触到中国的博大精深的文化,现在居然删掉这么多。悲哀啊!金庸的东西是不错,可是不在课本中照样有人读,课本的作用是传承文化的,不是什么噱头。”
“武侠小说、当代小说、科幻读物等……你不收进课文,学生也都会看,因为这些本身就是供人休闲娱乐的大众通俗读物,获取它们的途径很多。学生缺少的、不爱看的或者不经常看的,恰恰是删掉的这些并不通俗甚至有些拗口的优秀雅文。我们汉语的退化已经很严重了,我们本民族历史文化知识的贫乏早已不容忽视了。我们给孩子补的该是他们缺少的而不是他们易得的。”
“阿Q正传是中国近现代的启蒙之作,怎么可以把阿Q正传撤下来!!!添加一些新东西应该,可是撤出精华是退步 !!!至于古文至少我认为《过秦论》、《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种可以引人深思的文章真的有能够完全被替代的可能吗?高中生不是小学生,他们已经到了要加强思考能力的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