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宝宝拉肚子的治疗过程及经验教训

(2010-06-25 10:13:12)
标签:

小儿

腹泻

治疗

注意

方法

药物

分类: 关于宝宝的

http://s13/middle/4a67b360g89ad0cebe82c&690

               图注:儿子坐在便盆上的痛苦神情。

    儿子拉肚子了。原本没在意,认为是小小的闹肚子而已。而且觉得只是一上午拉了三次,不算什么问题。我这个"粗心的妈妈"还带着宝宝去打甲肝疫苗。中午的时候,孩子有点发烧,我这个“的确粗心的妈妈”还以为是打针后的发热反应。

    下午,小谦同学有点儿蔫儿,睡醒之后又拉,次数增加,而且是水样便。我这个“确实粗心的妈妈”开始给孩子用了一袋“妈咪爱”,没见什么效果。小谦还是拉,虽然每次拉得不多,但次数不少。大概隔2小时左右一次。

    晚上临睡前,我给小谦贴了一贴“丁桂儿脐贴”,他从19:00睡到22:00都没有拉,我以为见好了,刚要睡觉,儿子突然爬起来,有气无力地说了句:“妈妈~粑啊。”我连忙拿便盆,孩子拉完又倒头睡,我摸他的额头依然发热。我这个“非常粗心的妈妈”坚持认为这是疫苗后的发热反应。后来,孩子12:00起来拉,2:00起来拉,摸着孩子滚烫的额头,睡得迷迷糊糊的我赶快给他贴了一贴降温贴——万一孩子烧傻了可咋整?

    我开始相信孩子是肠炎,家里没有紧急的消炎药,只有一些阿奇霉素,止泻药倒是有,但我想如果是细菌性的止泻反而会增强毒性。喂药很顺利,儿子睡得迷迷糊糊地,我说:“儿子,糖!”儿子眼睛也不睁,张嘴吃了进去,之后觉得味道不对,但也没有力气哭,只是表情很痛苦。之后又拉了3~4次吧,记不清了,终于熬到了第二天。

    第二天一早,孩子拉的几乎是水和一些粘糊糊的东西。我用一个小瓶瓶装了一些,打算做粪便常规检查。孩子几乎30分钟一拉,每次擦屁屁的时候都感觉有些血。我这个“超级粗心的妈妈”才想起,儿子已经是中重度腹泻了,这样的情况不发烧才怪,快把“疫苗后发热”的念头扔到火星去吧。不过欣慰的是,儿子胃口还可以,喝妈咪爱、喝奶都不困难。

    跟玮然带孩子去儿科,还去检验科做了个粪便常规,结果让我这个“特级粗心的妈妈”大吃一惊,儿子的腹泻已经达到了“痢疾”的程度:脓血便,粪便内有成团成团的白细胞!我在自责的同时,还要接受医生给出的治疗方法:不用打针,直接灌肠,药物直接作用于肠粘膜,见效快。

    儿子的小屁屁已经红红的了,灌肠对他来说相当痛苦。我顾不得儿子的哭声,使劲抱着他不让他动,玮然在旁边帮着护士插管。儿子刚刚知道“哎呦”的含义,在哭的同时还特意用了几声“哎呦”,让我哭笑不得。

    第一次灌肠后,儿子又拉了几次。第二次灌肠后,就开始见好,儿子精神也好了,烧也退了,食欲依然好。用了一些蒙脱石粉保护肠粘膜。

    第三天,上午灌肠后儿子跟我出去玩了一会儿,下午一切恢复正常,不过大便次数稍多。依然用蒙脱石粉和妈咪爱。

    第四天,早上给孩子喂了一些黄连素,下午又带去灌肠一次。小谦精神状态超级好,跟平时一样。

 

    小谦终于康复了,对于他的腹泻,我必须要总结一些经验教训:

1.天热,要注意卫生。大热天的,大人都容易闹肚子,何况是那么小的小人儿。孩子一定要勤洗手,在外面玩的时候,尽量不要吃用手直接接触的食物。

2.如果孩子大便次数增多,可考虑为消化不良,吃些妈咪爱或合生元益生菌都可以,但要注意妈咪爱属于药品类,合生元属于食品类。如果是日常保健,可以选择合生元,如果是治疗疾病,要用妈咪爱。

3.如果孩子出现水样便或者粘液样便,可考虑感染。但至于是什么类型的感染,要去医院做便常规检查后才可以对症下药。常用的消炎药有很多,但对孩子来说副作用不大且作用较好的是黄连素,缺点就是太苦,喂药的时候要多动些脑筋。

4.如果孩子出现发热,说明感染较为严重,已经出现全身症状。可以用退热贴。

5.不过不要用止泻剂,因为止泻只能加重体内毒素的毒性。

6.孩子大便次数增多,容易脱水,要记得多多补水。

7.不是去医院就必须打针,医生会根据情况下达医嘱。如果全身症状不严重,灌肠也是不错的选择。只是孩子拉得多时,肛门周围的皮肤会发红发肿,擦的时候要小心,最好不要用湿巾,因为湿巾上的水分反而会带走肛周皮肤更多的水分。用干软的纸巾轻轻地蘸掉污秽就可以了。

8.拉肚子会损害孩子的肠粘膜,可以在用消炎药的时候用一些思密达也就是蒙脱石粉来保护肠粘膜。

9.如果在用消炎药的同时要用妈咪爱等益生菌,要注意用药的时间。益生菌也是“菌”,也“怕”药物。一般在用消炎药后2小时再吃益生菌,否则益生菌等于去送死。

10.夏季要格外注意儿童餐具的卫生,尤其是奶瓶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