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图片文化历史旅游 |
分类: 行走的风景 |
岳池西板镇,位于县境西部,清乾隆时便称板桥场,隶属西关乡,因西板桥而得名。西板东邻酉溪,西接镇裕,北与长安相连,南与坪滩接壤。
石门寺,乾隆版县志有记,此寺嘉靖年间石碑无,寨上已开垦田土,今唯剩大石门,台阶上苔藓密布,凹痕深深。牛场寨上曾有过西门北门小南门大石门,南北西三道寨门上世纪六十年代尽拆毁,老黄桷树踪影已无,高高的牛场寨,依旧高高,寨子上的那些风风光光尚存于少部分老人的嘴里——牛场寨走出去的尹德明已是全国总工会红十字会会长……龚贯一曾在斗碗寨上喂过肥猪打过仗……曾经斗碗寨的围墙如何厚实坚固,后来东拆西拆竟未留下一石一瓦……这些都是牛场寨上人的谈资。曾经的寺庙、古树皆已消逝于历史的尘烟,路旁护栏上涂鸦着“前进前进前进”,牛场寨仅剩的大石门寂寥的在路边高岩上张望。
还有玉屏寺,往上数可有四五百年历史,乾隆版县志也有记载。朋友说,曾经的玉屏寺,雕梁画栋宏伟大气,这座方圆几十里闻名的古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拆,直到八十年代才拆完。
玉屏寺大殿雕龙画凤,寺庙呈一派祥瑞之气,那柱子上的小金龙常常趁云游和尚不注意时分身溜下山去桥边河里洗澡,翻云覆雨搅得过往百姓不得安宁,和尚得知后,遂施法将其定在了桥头。百姓感恩便将此桥称之和尚桥。传说不可考,传递出的不过是百姓期盼风调雨顺、四季皆安!如今玉屏寺庙宇重建依旧背倚龙头山,龙头山昂首傲立一派巍峨,寺内各神佛新塑,也有一些断头佛已接头重塑,庙宇山门牌坊高耸。
西板出产川东特色产品豆豉,原名“板桥豆豉”,清光绪年间(1890年)阆中陈氏师傅以其祖传配方,在西板开办豆豉坊,便有了香飘省内外的“板桥豆豉”,西板豆豉制作流传至今,其口感醇香绵实,风味独特,倍有食欲。遗憾的是去几次都未曾亲眼见豆豉制作,市面上也暂时断货,听说是因老掌柜身体抱恙休养在家,与其合作的公司正将新的豆豉生产场所搬至五一电站在建,希望不日即能在市面上买到。要知道那豆豉可真的是香,用过好几个地方生产的豆豉都不如西板豆豉香,听说还曾有一句顺口溜:“走进西板乡,豆豉扑鼻香;只需稍品尝,口水三尺长。”
我也去了长沟村,去看了那个在村民口中演绎下的一条长沟如长龙俯卧山岭,连接着西板与镇裕,蜿蜒曲折迂回,这条长龙从西板缓缓游向嘉陵江。
我还曾到过鼓楼坡,黄桷树撑开如巨伞立于山坡坡顶,看夕阳辉映绵绵山脉,沟下曲流缓缓,小桥浮于水上面,农家田园在冬与春的交接点已渐渐绿意盎然。
细雨飘飞时,落叶枯黄一地,青石板路泛着青幽的光,映衬得凉风垭的黄桷树越显沧桑,这条早年间酉溪到西板的古驿道,如今仍有稀疏路人经过,小径无声,默默将古往今来诉说。一而再来到西板,说不上是否是爱上,也许,爱上一个地方,有时是因为一棵树,有时可能因为一条幽长古道,有时可能因为一河涓涓流水,有时只因为过往岁月曾从这里走过,走过后而想去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