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游图片文化 |
分类: 行走的风景 |
宝鼎有“一脚踏四县”之称,山顶及西属华蓥,东与邻水相接、南边是渝北、合川。宝鼎始建于唐代,盛于清咸丰年间,是山岳型自然风景区和宗教礼仪建筑群,全国八大佛教圣地之一。享有“西朝峨嵋,东朝宝鼎”之美誉。宝鼎是华蓥山的主峰,周围群山拱卫,山形似鼎,故称“宝鼎”,海拔1590米。从山脚黄龙寺到宝鼎光明寺5999步石梯,每一年逢观音菩萨生日登山上宝鼎的人甚多。宝鼎,悠久深厚的佛教文化引众无数登临祭拜,其“四绝”“八景”绝美自然风光更是令人称奇,(四绝-日出、佛光、云海、圣灯,八景-华蓥积雪、宝鼎连云、三花异树、九字灵泉、渠江落照、石镜斜阳、华严古洞、玉壁浮光)。
八年,这是第三次登上宝鼎。山还是那座山,庙却不是曾经那座庙,寺前驻守山门昂首向天的金色狮子在14年就换成了一双对望的石狮,第一次来时在建的大雄宝殿如今四龙抱柱,新一轮的雷神殿在建正在发动捐赠。传说普贤大师得道于此,于是,庚子年在峰顶最高处新立了普贤殿,仰头望去直上云天,光明寺在蓝天之下傲视华蓥山群山。
山顶依旧劲风呼啸,庙堂依旧佛音低回,前两次上宝鼎的经历依旧历历在目。第一次是13年的八月末,带着丫头从黄龙寺出发,伏夏的炎热,5999步石梯一步步向上而行,每一步里都浸满了大汗淋漓。白云庵处望白岩,眼望山高天又远,当夕阳穿透林间枝蔓,迎着夕阳而去像是走进光的包围圈,感觉就像穿越光之环。
青山绵延,暮色苍茫,宝鼎之巅光明寺巍峨屹立于云雾缥缈间。夜色降临,斋饭就着山里特有的野菜,几小时的疲累在此时得以消减。远处城市灯光点点,夏夜凉风习习,周遭虫鸣阵阵,浩瀚星空繁星烁烁,那样的夜,简直不忍入眠。次日晨曦初现时,宝塔望月,眼见着黎明的天空一点点亮开、斑斓、璀璨。丫头说:那是她见过的最美的夜空最多最亮的星辰和最惊艳的日出。
第二次上宝鼎是14年国庆跟随银城户外出行,在溪口与南充1783户外俱乐部及充国行走户外俱乐部偶遇,三路人马齐聚黄龙寺,从西麓徒步上山。上山时开始下雨,雨水将上山的石梯淋得湿滑,5999步石梯一直往上延伸,沿途无缓冲地带,陡峭直上。欢喜坪,一路平坦,透过矮树丛可遥望高高耸立于云雾间的宝鼎。雨停了,风吹得很劲,秋凉之意浓浓袭来,离山顶近时只见雾漫群山,峰峦时隐时显,如丝如雾如烟簇拥下的宝鼎又是另一番景致。
抵达光明寺坎脚的转角,听得一阵佛乐飘飘而至,走向大殿,大殿外侧立着志公禅师劝世歌:南来北往西东走,看得浮生总是空。天空空,地空空,人生杳杳在其中......人生一世,看得透彻、也不过如此。
当夜渐深,山风劲猛,裹挟着雨点噼噼啪啪敲击着窗棂,雷声与闪电不时撕裂沉沉黑夜,裹着被子仍感觉到寒凉,尽管登山已疲惫不堪,蜷在香客房里竟也一夜无眠。
经历日出、星夜、云海、夕阳、大雨、劲风,就差一场雪了,此次第三次上宝鼎,来得晚了些,山上积雪已融,仅剩观音殿前堆的一坐立如佛的雪人儿,颈上系着红布条,雪融后显得脏脏的。光明寺现在要收门票了,六块钱、倒是不多,斋饭十块,比那时翻了一倍,也不算贵,只是,没有了野菜。
上山的人如今也不分是不是观音大士的生日与否,上山即烧香,虔诚礼拜,寺内卖香处一推荐就是“399、199、99”,吉言一套套的,大雄宝殿内竟然还兴起看面相算流年八字。。。。。。不喜!
宝鼎,我还是喜欢自然的、安安静静的那座宝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