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理论”和“理念”的思想线索

(2014-05-10 12:30:06)
关于“理论”和“理念”的思想线索(丁念金教授的言谈)

 

                   祁门二中    汤惟宁(整理)

 

2014-5-10 11:29:01

汤惟宁祁门二中:
那么,可以请丁老师讲一讲:理念和理论的分野吧?(我出题)


丁念金上海师大:——我刚到。我尝试一下。先理一下我自己的思路。

谢谢! 本地图片,请重新上传
以下是我个人的理解:理论,简单地说,就是基于理的论,既要有论点,但又要有道理,道理包括多个侧面、多个层次、多条途径,论点也是如此,这样就整合成一定的体系。人们对理论的理解多数是比较清晰的。

 

“理念”(ideology),在人们的认识中,则要模糊一些。它也是翻译过来的,本来来自西方古代哲学中的一些用法,其中最著名的是柏拉图的“理念”论,美学等许多领域都较多地使用该术语。不同领域、不同场合,它的含义相去甚远。

 

就当前我国课程改革中所说的“新课程理念”而言,其中的“理念”的含义,较少有人去分析。我的一个简单的分析如下:它是基于事理的或理性化的基本观念,是观念的一种类型,相对来说,这种观念应该是比较“讲理”的,而且是比较深层的,同时应该与个性化的观念尤其是个性化的价值观念等有一定的区别,即应该有一定的共识性(相对)。

 

汤惟宁祁门二中:

它是基于事理的或理性化的基本观念,是观念的一种类型。

 

————————这个句子中,有丁教授本人的消化,而不是什么东西,都可以被我们消化和吸收的。讲空话,也是因为没消化。(我的感受)

 

丁念金上海师大


就当前中国的课程研究与课程改革而言,理念应该属于理论中的一个层次。理论本来是一个较复杂的体系,一个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应该包括深层性的、持续性的一些东西,其中一个方面就是理念,同时应该包括一些在特定研究历程和语境中形成的较具体的理论,同时包括证据甚至操作思路和流程方式等(因不同理论而异)。
为什么理论应该包括理念呢?因为:其一,理念有一定的普适性(相对),这是文化的一个要素,是人类价值和意义的一个要素,既是理论的一种资源,也是一个理论的一个基础,同时也与人类的宗旨关系较密切一些,另外,它还是人类交流的一个桥梁。

 

 

说理念“是人类价值和意义的一个要素”等,实际上,当前的一些新课程理念,是经过较广泛的讨论、整合、提练的。因此,这些理念不是少数个人的。当然,广泛度还不够。

另外,理论有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及界于两者之间的理论等。

 

丁念金上海师大
2014-5-10 11:47:17

以上,我的理解肯定是不全面的。
丁念金上海师大
2014-5-10 11:47:58

当然,也可以有个人的理念。那就比较复杂的。

丁念金上海师大
从历史进程来看,有时,是先有个人理念,他的个人理念扩大影响,被广泛接受,并持续地发挥作用,成为一种较具共性的、甚至较经久性的理念,我们通常看到的理念一般是这种理念。

汤惟宁祁门二中 2014-5-10 11:51:12

丁老师的发言表明了一个学者的诸多顾虑和语言能够承载,并向人表明的东西,希望大家进一步思考! 本地图片,请重新上传
丁念金上海师大
2014-5-10 11:51:30

但个人理念的提出,又往往基于人们的一些较共性的期望、理解和思想,事实也如此。

汤惟宁祁门二中 2014-5-10 11:52:24

从历史进程来看,有时,是先有个人理念,他的个人理念扩大影响--------------这里,丁教授考虑的是自然进程?
丁念金上海师大
2014-5-10 11:52:27

这个复杂性,我觉得,太忙的人士或不感兴趣的人士,不必过多地去关注。我的思考也比较肤浅。
丁念金上海师大
2014-5-10 11:52:54

有这个进程的。

老师很诚恳,有深入,我没有能力像领导那样去概括!
丁念金上海师大
2014-5-10 11:54:14

理念一词虽然从西方文本中翻译,但把我的了解,中国传统思想中,理念是大量的,相对来说,理论比西方要少一些。

2014-5-10 11:54:19

 丁念金上海师大
汤惟宁祁门二中
丁教授一定注重过“还原”的取向,那么,还原,是否回归理念形态呢?
——您这个是有道理的。只是要回答起来较难,要实现更能。因为真正要还原的话,例如还原到柏拉图等人,那还涉及到许多哲学观念和思维方式问题。
李旭山汉中中学 
因为实践性很强,所以理念可以喊口号,理论喊口号不方便。要求大众广泛参与的理论变革,离不开理念这一容易口号化的表达。外行更喜欢谈理念,内行不轻言理念。
 丁念金上海师大
2014-5-10 11:58:00

杨夕茂凤阳二中
是不是因为中国传统思想缺乏逻辑思考,所以“理论”比西方要少一些。
——因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殊性,中国传统社会的许多思想经过的研究工作较少,证据较少,显性的道理较少,因此理论性程度不太高。但不一定不好(也不一定好)。
 丁念金上海师大
2014-5-10 11:59:29

因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殊性,中国传统社会的许多思想经过的研究工作较少,证据较少,显性的道理较少,因此理论性程度不太高。——
但这也不能一概而论。宋明理学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这种状况,只是改变得较小。后来的考据学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这种状况,但改变得也少。

谢谢鼓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