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邑】新场古镇(3)-电影博物馆里,稀释电影情结

标签:
四川成都大邑新场古镇电影博物馆 |
分类: 我行我走 |
时间:2021年2月21日
地点:四川成都-大邑县新场镇
新场古镇入口不远处,有一家小型的电影博物馆,对于我这个热爱电影的老影迷来说,自然不能错过。
新场电影博物馆的建立,得益于电影收藏家曹贵民先生的大力支持。
曹贵民先生喜爱电影,几近痴迷的程度,他收藏了大量跟电影相关的各种资料,诸如刊载有电影讯息的报纸、电影海报以及电影杂志等等。
《良友》杂志创刊于1926年的上海,是中国第一本大型综合性新闻画报。
当时的当红电影明星时常出现在杂志封面。
《大众电影》创刊于1950年6月1日,也是当时发行量最大的电影刊物。
《大众电影》在城市里几乎家家订阅,那时电影几乎占据了人们全部的文化生活。
曹贵民先生居然保存有1957年至1965年的《大众电影》,太难得了!

早在1933年,由《电声日报》组织评选了中国十大电影明星,当时称为“电影皇帝”和“电影皇后”。
这十大电影明星分别为:
胡蝶、阮玲玉、金焰、陈燕燕、王人美、高占非、黎灼灼、陈玉梅、郑君里、黎莉莉
对于新中国的新兴电影,前苏联的电影自然成了我们学习的参照,他们有22大电影明星,个个光彩照人。
在周总理的提议下,文化部于1962年首次评出了新中国的22大电影明星,当时主管电影的是文化部副部长夏衍。
这22位电影明星分别为:
上影厂:赵丹、白杨、张瑞芳、上官云珠、孙道临、秦怡、王丹凤
北影厂:谢添、崔嵬、陈强、张平、于蓝、于洋、谢芳
长影厂:李亚林、张圆、庞学勤、金迪
八一厂:田华、王心刚、王晓棠
上戏话剧团:祝希娟
中国电影发展到上世纪80年代,达到了空前繁荣阶段,同时也产生了大量脍炙人口的电影作品和风光无限的电影明星。不仅电影杂志百花齐放,明星明信片也供销两旺。
刘晓庆、潘虹、张金玲、李秀明、王馥荔、张瑜、龚雪、赵静、陈烨、张闽、吴海燕、达式常、郭凯敏、杨在葆等等,简直是信手拈来。那时的当红明星,没有我不认识的。
那时的电影明星挂历,简直是年年不可或缺的东东,是家家户户墙上的必挂之物。
看到这幅挂历,真是太久违了!这是陶慧敏在电影《美丽的囚徒》中的剧照。
年轻的陶慧敏肤如凝脂,明眸皓齿,美得不可方物,而我正好在少女时代看过《美丽的囚徒》,心灵深处对美丽的理解就是陶慧敏在电影中的模样,不管是相貌还是服饰。我骨子里对美的追求也跟电影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我对电影的喜爱,最早缘于电影连环画,辛苦积攒的零花钱,绝大部分用来购买电影连环画,这本《百合花》我有。
《蝴蝶梦》我也有,翻看了无数遍,里面的解说词熟到能背。
上世纪50--90年代的电影剧本。
上世纪50--90年代的电影票据,真是满满的回忆。
电影荧幕的尺寸变迁,让观影体验越来越舒适。

电影放映机的演变史,也是中国电影的一个发展史。

早期的电影放映机。
16毫米的电影放映机。
35毫米的电影放映机。
中国电影在高度繁荣之后,也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萧条,而冲击最大的便是录像厅的异军突起,再是家庭影院的广泛兴起。图中展示的即是各种题材的录像带和录像放映机。
当人们再度回到电影院,电影的制作和声控享受都已上了一个台阶,绝对是红极一时的家庭影院所无法比拟的。
在电影博物馆里,放了一辆当年大邑新场电影放映队送片专用的三轮摩托车,这算是文物了。

在博物馆出口处,还有一个电影胶片倒片机体验处,像模像样地坐上去体验一番。
电影博物馆虽小,却内容丰富,它展示了中国电影从无到有,从简到繁的发展史。
电影以丰富多样的题材,通过演员的深情演绎,展现了不同阶层人物的爱恨情仇,给人以享受和启迪,在不同历史时期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正如馆长寄语中所说,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这部电影里的主角,同时也是别人电影中的配角。我们既要当好主角,也要当起配角,人生这部电影才算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