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邑】悦来古镇(1)-雪山下的古街,时代印迹

标签:
四川成都大邑悦来古镇雪山下的古街灌口场时代印迹 |
分类: 我行我走 |
时间:2021年2月20日
地点:四川成都-大邑县悦来镇
大邑县的悦来古镇历史悠久,曾是大邑县的丘陵重镇,距离成都市区80公里。
因处在通往大邑西岭雪山的路上,又被称为“雪山下的古街”。

大邑县志记载的“一新二唐三灌口”,即新场、唐场和灌口场三大场镇,这个灌口场即悦来古镇。
今天的悦来古镇沿斜江河畔还保留着两条古街,悦来正街和河坝街。悦来正街上还留存着不少建国初期的时代印迹,故又被赋予了“红色记忆”的称谓。
古街入口的一栋二层小楼,木质楼面上一边写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边写着“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时代气息扑面而来。
古镇老店—马海椒店,具有百年历史。将红辣椒辗成粉末,主要用于制作熟油辣子。
一入店门,便香味扑鼻。这种香味,唯有视椒如命的四川人才能体会。
所谓菜椒、二荆条、朝天椒和小米椒,是以辣味程度从轻到重排列,即不辣、微辣、中辣和特辣,我吃辣的水平,至多吃二荆条。特辣的小米辣,多是用作点缀。
这栋砖混的二层小楼,是建国之后的建筑,应该是当时悦来正街最洋气的小楼了。
“发展经济,保证供给”依然随楼房保留了下来,即当时市县乡镇都有的供销社。
现在能见到的供销社已经不多了,每次见到都陡升亲切感,因为我们都曾是供销社的下属员工,童年时期更是在供销社的商店里买过许多故事及电影连环画。


供销社商店之前的职能依然保留,而摆放的这些商品,以及摆放的方式,让人有瞬间回到童年的感觉。
在那个大用搪瓷碗盆的年代,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打着无数锡箔小补丁的搪瓷碗。
相见即是缘分,自然要买两个搪瓷杯,拿回家泡茶喝。一个花卉,一个奔马。
门口的这个缝纫机,让人油然而生怀旧念旧之心,万般浓烈。
我们家就有一个,现在还放在我父母家,当年是置办的大件。我妈会,我爸会,我姐也会,但我和我妹不会。我记忆里,很多人家都有,似乎家家都有人会做衣服。
这条不长的街上,除了供销社的砖混结构楼房,还有几家的外墙用砖头加固之外,其余大多数都是原汁原味的木质老屋,在这条雪山下的古街上,坚定而默默地固守。

古街依然住着许多原住居民,街道一侧停着的私家车,以及屋檐下晾晒的衣物,即可明证。
这天的悦来古镇,就我们一家三口是游客。清静自在地逛在洋溢着古朴之气的老街,所谓发乎灵魂的游程,即是如此。
但老街的生意却是经营惨淡,再也见不到昔日商贸繁荣的灌口场盛况了。
这也是所谓古镇打造的矛盾,过度打造添人气,原味古镇无生气。
万事不可周全,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咸菜帮子各取所需。
你是喜欢热闹,还是选择内涵,随意了。
悦来古镇的时代印迹,是它的最大特点,也是目前我所逛过的古镇中,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一个。
“向雷锋学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江山如此多娇”,曾经那么豪迈的语句,经过岁月洗礼,到今天依然威武。
时光恍如静止,脚步瞬间停滞,目光变得深邃,思维顿入远方……
曾经的热闹,淌过时间长河,已是眼前的清冷,岁月的风霜,早已随风溜走……

悦来正街的尽头,当年的议事亭还在,放几张条凳,闲来坐坐。
虽无大事可议,可留守在古镇的老人们,来此摆摆家常、晒晒太阳,甚是方便。

在这个古老的灌口场,在这个雪山下的古街上,出了一位革命先贤—车耀先。他出生在灌口场的一个商贩之家,参加过四川的保路同志会,曾任川军团长,参与领导了四川的爱国救亡运动,创办过进步刊物。
人们记着他的革命事迹,永世怀念他。更给今天的悦来古镇,增添了深厚的红色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