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传》,矛盾而孤独的法兰西帝王

标签:
《拿破仑传》读后感 |
分类: 读书观影看展 |

世人冠以拿破仑的美名数不胜数,他的一世英名也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很惭愧,直到年至半百的这一年,我才有缘认真地来读他的传记。
这个来自原意属科西嘉岛的小个子男人,天生一副敏感心肠,他虽属贵族,却是没落的底层贵族,他以意大利人的身份,否认自己是法国人,立志有朝一日将美丽的科西嘉岛从法国人手里独立出来。
于是,这个有些忧郁的巴黎军官学校的年轻少尉,博览群书,胸怀大志,投身到法国大革命之后的洪流之中,勇猛拼杀,崭露头角。
拿破仑.波拿巴,出生于科西嘉岛;
10岁就读布里埃纳军校;
15岁就读巴黎军官学校;
16岁以少尉军衔毕业;
22岁在瓦朗斯任中尉;
24岁任上尉,攻占土伦;
26岁因镇压巴黎起义有功,被提拔为巴黎内防军统帅;
30岁发动雾月十八政变,成为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第一执政;
35岁缔造法兰西第一帝国,加冕称帝,即拿破仑一世;
45岁因莱比锡战役失败,在枫丹白露宫签署退位诏书,随即被流放到厄尔巴岛;
46岁逃离厄尔巴岛,兵不血刃返回巴黎,重新执政3个多月,俗称“百日王朝”;
46岁在滑铁卢战役中失败,再次签订退位诏书,之后被囚禁在圣赫勒拿岛;
52岁在圣赫勒岛被囚禁5年半之后,去世。
这就是拿破仑.波拿巴(1769.8.15-1821.5.5)短暂而辉煌、传奇又史诗般的一生。
他既是军事家,又是政治家。
他既被人称为战神,又被人称为战争狂魔。
他亲率大军,数次征战,一生参与的大小战役不下60次。
他威名于战场,亦惨败于战场。
他主张平等自由,却最终选择帝制。
他忠于爱情,却为了帝位传承选择离婚后再娶。
他批判世袭贵族,却为了皇位去攀附世袭贵族,最终又被世袭贵族抛弃。
他怀揣建立欧洲合众国的梦想,肆意扩张,最终被第七次反法同盟挥于马下。
他的失败不仅是反法同盟,还有来自他的朝臣和家族的众叛亲离。
也许注定了,拿破仑的辉煌是昙花一现,尽管他战功显赫,尽管他颁布的《拿破仑法典》彪炳史册,他统治的15年时间,在幽幽的历史长河,实在是短短的一瞬。
他从波旁王朝手里夺过政权,又还给波旁王朝。在循环交替中得到又失去,仅仅短暂地拥有,这让我想起唐朝的武则天。

(著名油画:加冕典礼-拿破仑给约瑟芬佩戴皇冠)
拿破仑强烈的自信心,支撑他敢想敢干,并将梦想带进现实。但过于自信便是自负,他横扫欧洲,拿下一城又一城,他想要统一欧洲,想要建立欧洲合众国,让众诸侯听命于他。
但强大而倔强的英国一直是他无法征服的梗。他以为可以吃定俄罗斯,但左右摇摆的亚历山大一世最终倒向反法同盟,或者说是倒向利益。不管是个人还是国家之间,没有永远的伙伴,只有永远的利益。
常年征战,肆意扩张,激起众愤,于是一次又一次的反法同盟成立,直到第七次反法同盟,最终将拿破仑摧毁。
这让我想起路易十四,同样的威名,同样的显赫,同样的辉煌,同样的因过度扩张而衰竭。
自信而激情的拿破仑也有看走眼的时候,从他与约瑟芬一见钟情、不顾众亲反对执意结婚开始。这个带着一双儿女、寡居的女人,并没有拿破仑爱她那样爱他。
他有强烈的家族意识,他将开拓的疆土分派给众兄弟镇守,他带给家族成员荣誉、身份与财富,到头来却众叛亲离。
他重用塔列朗,塔列朗却在重要时刻深深地把他出卖。
他深以为傲的马尔蒙元帅,却在他大势已去的时候,选择背叛。
他是矛盾的个体,他许以法国民众自由与平等,却转而建立帝制。
为传承帝制,离开心爱的女人,给自己套上政治婚姻。
他处心积虑希望在他身后有一个“拿破仑二世”,但他可怜的儿子从未登上过皇位还在21岁病逝。
就算滑铁卢之战他取得胜利,法兰西第一帝国也未必能长久维持。
因为他的野心实在太大,大到200年后的今天也没人实现那个伟大的梦想。
来自没落贵族的拿破仑,尽管二婚娶了哈布斯堡家族的奥地利公主,但对于皇位世袭的欧洲皇室来说,他跟“暴发户”没什么区别。
在关键时刻,他的奥地利国王岳父毅然加入反法同盟,他满心呵护的奥地利公主妻子公开与他决裂,他顾全大局以为退位可以保全他儿子的皇位……
没想,最后竟在荒芜的小岛,孤独地终老……
人生没有假设,来世无法预料,就算是天才,也与凡人异曲同工,没有区别。
人的一生很短,短到无法实现过于宏大的梦想。
不过,在浩瀚的星空,曾有一颗璀璨的彗星,划过一道美丽的弧线,永恒地留在天际,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