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七弦是益友 两耳是知音

(2016-10-07 22:49:29)
分类: 艺林




 

关于古琴,有很多故事。而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则最著名。所说春秋时,楚国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一次伯牙至一山中,只见山溪中时而浪花激溅,时而叮咚如琴,仿佛是大自然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弹毕后又自语,“这么优美的琴声,可惜没有人能听得懂”。于是颇感孤独和寂寞。然而他又被大自然的美丽点燃了激情,忍不住又弹。正弹时,忽见一个椎夫钻出树林静静静地站在一旁倾听。于是问樵夫刚才他弹得什么?樵夫道:"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山一样!"伯牙大惊,因为他刚才弹得正是琴曲《高山》。伯牙兴起,又弹一曲。樵夫听完后又说:"时而浩荡,时而淙淙,好像这山间的流水一般!"伯牙大喜,因为他刚弹的正是《流水》。他激动地连说:“知音,知音。”

 

七弦是益友 <wbr>两耳是知音

七弦是益友 <wbr>两耳是知音

从此伯牙和这个樵夫成了知己朋友,相谈十分投机。并约定每年在此会面。这樵夫就是钟子期。可惜后来钟子期早亡,俞伯牙悉知后,在钟子期的坟前抚平生最后一支曲子,然后尽断琴弦,终不复鼓琴。

 

七弦是益友 <wbr>两耳是知音

七弦是益友 <wbr>两耳是知音

 

伯牙子期的故事千古流传,高山流水的美妙乐曲至今还萦绕在人们的心底耳边,而那种知音难觅,知已难寻的故事却世世代代上演着. 世上如伯牙与钟子期的知音实在是太少了.孟浩然曾叹曰"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岳飞无眠之夜也道"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苏轼自比孤鸿,写下了"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州冷"句子。贾岛却是"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丘。"的辛酸.


而那豫让"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的慷慨豪情又怎样的难得呢。知音难觅,知已难寻,无论红颜还是蓝颜"人生得一知已已足矣!"成了人们永远的思求.高山流水,由此成为知己或知音的代名词。

七弦是益友 <wbr>两耳是知音

 

七弦是益友 <wbr>两耳是知音

伯牙子期的故事让人感动。因为一个人在生活中,思想或意趣有相通之人,总是愉快的事。不过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伯牙由失去了知音而不再抚琴,却是不值得赞赏的。毕竟,琴是最能表达个人情怀的乐器,而有感而抚琴,在乎发个人之情,别人能不能听懂,实为次要的。

七弦是益友 <wbr>两耳是知音

 

所以后来白居易在《船夜援琴》中说: 




鸟栖鱼不动,月照夜不深。




身外都无事,舟中只有琴。




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




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




也许,这才是古琴应有的境界。

七弦是益友 <wbr>两耳是知音

七弦是益友 <wbr>两耳是知音

 

 

七弦是益友 <wbr>两耳是知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