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悟禅 妙道凝玄

分类: 杂弹 |
茶是水写的文字,不仅能洗胃,还能洗心。所谓洗心者,即悟道。茶来自于自然,取树木之精华,其灵魂入水,则水已非原来之水,而是水木之结合。其灵魂入心,若逢开悟之心其灵魂便入道。没有什么比茶更能溶于水,没有什么比水更近于道。人在道中行,做好人行善事,与道没有间隔。反之则如,茶苦水涩,茶艺无存。茶人渴望回归自然,永远追求纯真。固此年看来,茶是水中至善,为什么不去喝,不去品,不去悟呢?何况,茶中可“察阴阳之奥妙,揽天地之奇观,悟自然之机趣”。
古人云:“水为茶之灵”,“水为茶之母”,由此想来,茶溶于“上善之水”中即称为茶之道,茶道即人道,
又有联说:茶亦醉人不必酒,书能香我无须花;我加上两句:闲泼翰墨自得乐,拂琴吟诗胜神仙。其实这都是一种机趣。是一种哲理。
老子在《道德经》第八章第一句,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之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
老子认为上善的人,就应该象水一样。水造福万物,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才是最为谦虚的美德。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切河流的归宿,是因为他善于处在下游的位置上,所以成为百谷之王。
世界上最柔的东西莫过于水,然而它却能穿透最为坚硬的东西,没有什么能超过它,例如滴水穿石,这就是“柔德”所在。所以说弱能胜强,柔可克刚。
不见其形的东西,可以进入到没有缝隙的东西中去,由此我们知道了“不言”的教导,“无为”的好处。
老子还说:“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此乃效法水德也。水几于道;道无所不在,水无所不利,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处地也;空处湛静,深不可测。善为渊也;损而不竭,施不求报,善为仁也;……
“道”是产生天地万物的总根源,是先于具体事物而存在的东西,也是事物的基本规律及其本源。所以“道”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认知与理解的。水的德行就是最接近于“道”的,“道”无处不在,因此,水无所不利。它避高趋下,因此不会受到任何阻碍。它可以流淌到任何地方,滋养万物,洗涤污淖。它处于深潭之中,表面清澈而平静,但却深不可测。它源源不断的流淌,去造福于万物却不求回报。这样的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