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林邦德《潘天寿绝句五首》

(2014-04-12 17:16:49)
标签:

文化

分类: 书法

                 

                林邦德《潘天寿绝句五首》

                        孟会祥

 

    语曰:“文字不决问百度。”靠百度的帮助,释出林邦德所书潘天寿绝句五首如次:“搴旗老将气峥嵘,笔墨酣豪俱可惊。我别关怀题竹语,也思归去听秋声。”“风流蕴藉入骨髓,读万卷(书)行万里。文人真谛谁遥承,闲翦吴淞一江水。”“高名大节千秋映,据德依仁百艺余。 端得此君游戏旨,闲将朱墨任毫书。”“水绕山回(一作俯水昂山)势绝群,谁曾于此驻千军?万家楼阁参差起,半入晴空半入云。”“游倦回车静掩扉,乡愁无奈梦依稀。分明犹记西泠路,风月清华看鹤归。”除漏了一个“书”字外,文字无误,这于古人是平常事,于如今大展的多字作品,则难能可贵。

    林邦德生于1957年,今年55岁,在社会上,还属于“中青年”;于书法,是初成面目的黄金岁月;然而在“国展”获奖书家中,则俨然是“老书骨”了。这一代书家,参与了当代书法的全过程。一般来说,学成规矩之时,受到的启蒙并不高明;有名乡里之时,受前辈书家的笼罩;独领风骚之时,又面临着可畏的后生。

林邦德是这样,又不全是这样。

    从作品看,林邦德以唐楷为基;行书却是米芾的底子。唐楷、米芾,对接并不那么顺畅。他的行书不仅有唐楷、米芾的折衷,还有碑派的况味,甚至不免时贤的影子。草书则沿着帖法,上溯二王,但其中也有碑派的况味,也不免时贤的影子。历史把他定位于林散之、沙孟海之属的后辈,尉天池、王冬龄之属的余脉。数十年的临池经历中,左采右摭,上下求索,历历反映在他的书迹中,其中甘苦,自不待言。几十年来,唐法宋意,米芾王铎,甚至“现代书法”,该经历的,都经历了。这样磨砺出来的书家,容易自足。然而林邦德是不甘小就的人,我在某网站上看他的专题,感慨他的博涉多优。他临帖范围大,而且一一逼似,这说明,在可以称为“革命性”技法浪潮中,林邦德没有掉队,非但没有掉队,而且挟以功力和经验,还颇有今不同弊之处。他不是唯技术派,作品中颇见情性;他的技术也不陷于描摹,而是杂糅碑帖,比较自然。

    凡长处所在,往往即短处所在。杂糅和情性,需要长时段的反复熬煎。就这件作品而论,时见散锋,而裹束吃力;起笔尚能得势,而收笔或恐无力,尤其“竹”、“声”、“行”、“军”、“稀”、“归”等长笔画,虽有空间之用,而精神多似委靡。字法虽熟,而不够精准;尚能映带,而字内略乏张力。综而观之,于帖则欠精微,于碑则少凝重,有点急匆匆的感觉,偏偏又以印章、小楷等小心收拾。能征服评委,或许还不能完全征服自己吧。

    苦心人,天不负。逾纯粹而逾性情,林邦德将有更大的成就。

                 2012年10月16日星期二

 林邦德《潘天寿绝句五首》
                    林邦德在十届国展获奖作品
    孟会祥,《书法导报》副总编辑;河南许昌襄城县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