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首精致的小诗,名字叫《错误》: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底心如小小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诗只有短短九行,但构思独特,想象丰富,全诗词句明朗,却是蕴藉深沉,令人回味无穷,如入梦幻之境。这不能不归功于作者精心运用的中西合璧的艺术技巧。
诗的作者郑愁予是台湾人, 原名郑文韬, 籍贯河北,1933 年生于山东。1949 年去台,1954
年开始在《现代诗》发表作品,佳作迭出,为纪弦《现代诗》主要作者和“现代派”的筹委之一。《错误》一诗被收入诗集《梦土上》,这个诗集是郑愁予的成名作。童年在大陆形同漂泊的南北转徙所留下的美好记忆,青年时代在台湾家世的零落和无法回归的实际的流浪,纠结成他诗歌时间和空间、理性和感性、社会和个人的虚虚实实的错落的悲剧,从而传达出一种恍如置身于“梦土上”的缱倦的思绪:这是郑愁予全部创作中最牵动人心的一个情结。《错误》写的是思妇闺怨,却充满着一种羁旅乡愁的悲郁情调和堪足玩味的苍凉,加之中西合璧的优美意境和语言运用,一经刊出即广为传唱,成为作者诗作中脍炙人口的抒情名篇。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这里面缠缠绕绕的意境和情绪,让人咀嚼反复而余味无穷,已经成为经典名句。“达达的马蹄”与“青石的街道”相照应,既突出了江南小城的寂静和内心的苦寂,更喻示着这马蹄声声仿佛敲打在思者的心坎上,牵扯出无尽的愁思。“错误和美丽”,在西方现代文艺理论及修辞学中是所谓的“矛盾语”,即由矛盾的句法、不合逻辑的比喻、互相冲突的意象等等联结形成一个新的和谐统一的秩序。两个词语的表层意义本来是互相背离的,但作者在这里把它们巧妙地搭配在一起,通过马蹄声而营造出一种无尽的意境,从而使“美丽”和“错误”相反相生,韵味无穷,令人咀嚼不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