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生和钢琴及啤酒

标签:
文化 |
分类: 杂弹 |
到场以后发现,去的决定无比正确,不仅是因为容纳几百人的大厅早已座无虚席(许昌人的艺术水平不可小视),更是因为音乐会的水平的确很高。
赵晓生,著名作曲家、钢琴家、音乐理论家与教育家,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1年至1984年,美国密苏里哥伦比亚大学客席教授。《钢琴艺术》杂志副主编、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上海音乐家协会理事、现代音乐学会副会长和东方音乐协会、日本音乐研究会会员。
当然这些是从简介上看到的。关键是赵晓生的钢琴艺术水准的确很高。我虽天生愚钝,一件乐器都不会弹奏,但又感谢上帝的怜悯,让我对音乐有一定的审美,所以赵晓生的演奏一下子就将我带入音乐世界。
赵晓生决非浪得虚名,他似乎具有驾驭一切钢琴作品的艺术技巧,似乎全身每一块肌肉都天生是为演奏钢琴而生,手指早已远远跳离了机械的触键运动,脚,腰肢,头部运动和面部表情,都体现了职业钢琴家必须拥有的丰富、完备的技巧及情感交融。他还在演讲、演奏活动中,心、脑、耳、指互通互融,始终处于因不同的音乐内涵之需而变幻万端的“琴、人合一”的状态。他以丰富多变的触键艺术结合着他流露于自然状态之中的肢体语言,用着全部的情感与心灵,歌唱着、叙说着、倾诉着、渲染着、感染着。他不单成功地通过手指收放自如、随心所致地对键盘的掌控完美地再现了作品,同时,又通过他演绎的作品来展现其极富个性的艺术品格并向听众宣介了音乐。在这样的层次上,他的演奏,不仅使艺术家本人完全沉浸在艺术的想象和享受之中,也带着观众一起享受。他仿佛是个向导,将观众领入一个又一个神秘或者奇异,浪漫或者激情,絮语或者怒吼,悲伤或者欢欣,朦胧或者清晰,柔软或者铿锵的艺术氛围或者故事之中。即便与以追求完美艺术而著称的当代钢琴大家如大器晚成的德籍俄裔钢琴大师乌戈尔斯基、以钢琴家、指挥家双重身份活跃于国际音乐舞台的普涅特涅夫、在国际乐坛上如日中天的俄国钢琴家基辛、沃罗多斯等一大批主宰着当今世界钢琴音乐宝座的琴坛翘楚们相比,赵晓生也毫不逊色。从钢琴表演艺术和音响造型的高层次来看,他通过极为有效的指触运动所营造的音场,或激昂恢宏声震九霄,或丝丝入扣明辨分毫,无论是激情的涌动、喷发还是冷峻、客观的言表,他
我特别惊奇于赵晓生能用西方的钢琴演奏出中国传统乐器的韵味。他特意说到古琴,对古琴给予罕见的评价。他认为中国的古琴是琴类之王,古琴的音调比钢琴要丰富。他即兴演奏了带有中国传统乐器古琴、二胡、古筝韵味的曲子,让人大开眼界。他认为钢琴是西方乐器,但现在中国已经大量生产。但很多时候,钢琴演奏家演奏的是西方曲子。因此他希望钢琴能和中国传统音乐相融合,能创作出优秀的能走向世界的带有中国音乐特色的钢琴曲。使钢琴这种乐器从形式到内容都中国化。这种观点,不能不激起现场观众的敬意和热烈的掌声。
赵晓生有深厚的文学修养,对西方文学和音乐艺术史了如指掌,这使他有能力成为跨界的飞行于钢琴——音乐理论——作曲等多个领域的教育家。他创作、发表并录制了大量音乐作品,撰写、出版了多部论著。《传统作曲技法》、《时空重组-巴赫<</FONT>平均律键盘曲集>新解》及《太极作曲系统》等著作,无一不展现出他独辟蹊径的治学方法、扎实严谨的研究体系与坚实厚重的理论功底!
赵晓生先生还是一个极富智慧和幽默感的艺术家,他妙语连珠,总能用生动的语言表述深奥的音乐理论,让人在快乐中得到启迪。他66岁了,却童心灿烂,充满活力。他善于喝酒,但是喝的是啤酒,而且在酒里要掺上生鸡蛋。很少喝水。这一点和我的理念及生活习惯大不相同。
这当然很有道理。就象艺术,如果有两种甚至更多的艺术能掺在一块融合在人脑里,人肯定会要更聪明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