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一天的一场雨,进入云台山后就感觉到了冷意。所幸天气很好,雾气散后阳光便漫山遍野地飘落下来,使我们游山的心情很快也明媚热烈起来。

由于没有带导游,对云台山有哪些好景点虽略知一二但并不很熟,所以进山不久我们就走错了路——本来计划是游小寨沟、温盘峪的,却一直将车向山顶开去。车顺山道盘旋而上,走着走着大家便忍不住惊呼起来,司机也紧张地将车速降到极慢:想不到去云台山顶的路不仅陡,而且全是筑在悬崖峭壁上。从车窗向外望去,刚走过的路宛若黑色的飘带向山下斜落入云中,连整座山都如漂浮在云海上,美极也险极。有胆小者不敢往外看又忍不住,时而闭眼时而咂舌,样子如孩童一般。大家怕干扰司机注意力,都不敢说话,只是在心里惊叹云台山的壮观和奇险。
车子左盘右旋,终于到了一个比较平坦的地方,以为到了山顶,下车一看,却是一个停车场。问时,方知从这里可以上云台山的最高峰朱萸峰。
朱萸峰?就是唐代大诗人王维当年写下名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地方?这真是踏破铁鞋无寻处,无心插柳柳成荫了。目光寻去,在通往峰顶的石阶旁,果然看到了王维的大理石塑像。众人大喜。

正要顺台阶向峰顶攀去,一个坐在台阶上休息的道人告诉我们:你们应该先去风凰岭,后攀朱萸峰,这样省力些。并说,风凰岭有重阳楼,是当年王维写下那首名诗的地方。我们谢过道人,向风凰岭而去。
去风凰岭的山势平缓,道路全由方石铺成;漫山遍野的树不及人高,品种却极多。看过路旁的标示牌才知,这里是国家级植物园,可以入药的植物就有数百种。因是冬季,山上没有平时的烂漫多姿,也几乎看不到艳丽的花草。但群山更露本真纯朴之美。树木也不挡视线,虽在林中,却能远眺群山起起伏伏,近闻鸟声忽鸣忽歇;看漫山落叶缤纷,听山风如呼如歌,别有一番漫步大自然的情趣,甚至还有点在公园游玩的感觉。就这么边走欣赏边说笑着,不知不觉走了一个多小时,竟忘了上山时的险了。转过一个山岭,正感叹风凰岭的婉约和秀美时,却都禁不住“啊呀”一声:原来眼前突现万丈悬崖和峡谷。再走几步,见悬崖边上耸一楼阁,仔细看时,正是新修的重阳楼。悬崖危楼,如此这般地扑到眼前,使人顿生措手不及的惊叹:真是鬼斧神工,秀与险、刚与柔,在此竟如此神奇完美地结合起来。站在楼前远眺,远处云蒸雾绕,浩浩渺渺,天地一色,气象万千,使人不由不生出壮哉伟哉的感叹。无怪乎王维当年重阳节在此游玩时忽然有感而发,写出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朱萸少一人”的名诗佳句,不来此,是难以领会王维其时其地的心境和诗中深刻的意蕴的。由于岁月损毁,原来的重阳楼早已不在,现在的重阳楼虽为新修,但修得颇有气势,临悬崖而含远山,拥晨日而抱流云,再加上楼内王维的名诗,更使人在大自然的博大里领略到文化气息,难怪众人都自语不虚此行了。
流连很久,终于恋恋不舍地离开重阳楼,又向云台山的最高峰朱萸峰攀登 。走了不久,发现登朱萸峰和登风凰岭完全不同:路已变成了台阶,蜿延盘旋忽隐忽现,后来干脆立了起来,如同梯子一般。仰脸往上望望峰顶,仿佛在云中,有人便想退缩。正在这时,听到身后有人说话,原来是几个道人扛着面袋上来。问道人峰顶还有多远,道人说不远了,前面就到了药王洞了。
药王洞?我们又是一惊。莫不是闻名于世的药王孙思邈当年在这里采药制药的地方?道人说正是。众人顿时又来了劲头,不多时攀到悬崖下一个数丈见方的平坦处,悬崖上有一洞,便是有名的药王洞了。药王洞直径10米样子,深30米左右,洞口有一株古红豆杉,树粗三人合抱,高约20米,枝繁叶茂。据道人说树龄已千年,为药王孙思邈所栽,是国内罕见的名木。我钻进洞里看了看,它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山洞,若不是因了孙思邈,实在乏善可陈,可说是洞因人而名了。然而我从洞中出来后却想,这么一个远离人间的山洞,孙思邈竟在里面住了10年,这无论是精神上或是肉体上,都需要多大的意志力和多么超常的忍耐力啊。
有药王鼓劲,我们一鼓作气攀上了朱萸峰。这时我们才知道朱萸峰海拔1300多米,是云台山的主峰,峰顶便是有名的元帝观。站在观前眺望,云台山全景尽收眼底:头顶碧波蓝天,脚下千里浮云,山峦在云雾上飘浮游荡,犹入仙境。因恰是雨后初晴,远可遥望百里外黄河流水,近可俯视山丛中绝壁幽谷,颇有点登上泰山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了。
下朱萸峰时,两位热心道人又带我们去看了“厨灶洞”、“阎王洞”、“黄泥洞”等溶洞,直到下午两点,实在是又累又饿,才匆匆下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