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出行日记2  苏轼和黄州

(2012-08-27 11:54:40)
标签:

文化

分类: 足迹

 

过了麻城不远,车到了又一个让我心动的城市,黄州.

黄州这地方很多人听起来会耳生,但如果说到黄冈,很多人恐怕就有了印象:现在参加过高考的几乎会无人不知黄冈,因为黄冈出的高考复习资料可谓铺天盖地,黄冈编的高考模拟试题差不多是每个考生的案头必备.黄冈和黄州啥关系?扯起来有点儿乱.从近点说,十多年前黄冈是个地区,管很多县,而黄州就是它辖下的一个县,名黄州县;几年前黄冈撤地区改成市,叫黄州市,不久又改回黄冈市,而原黄州县改成了黄州区.黄州这几十年来一直在黄冈辖下.但历史上可和现在掉了个个.隋开皇二年设黄州,相当于现在的地区,政府所在地设在安南县,后安南县改为黄冈县,黄州政府也就设在了黄冈县.后来一直没大的变化.其实黄州和黄冈就是一回事儿,说白了就是在一块地皮上儿.一个县城里驻一个高一级的机关,这个机关有时叫州,有时叫府,有时叫行署,有时叫市政府.县城叫黄冈时,大一级的机关叫黄州某某,县城叫黄州时,大一级的机关叫黄冈某某,如此而已.

绕了这半天,没有说到正题.见到黄州的牌子时我心动的原因,是立马想到一个人—苏轼,想不到,一路盲目撞来却又遇到东坡先生.

看到黄州两字先是想到苏轼那号称天下第三大行书的书法作品:黄州寒食贴.这是他因乌台案被贬到黄州时亲手写的两首诗.实事求是地说,这两首诗在苏轼存世的文学作品中算不上最好的,但它却因了苏轼的书法而成了名品,在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稿>之后列天下行书第三.然后又想到苏轼的前后赤壁赋.黄州这地方在隋之前就应当大有名气,因为三国时那一场赤壁大战,虽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却常似青山不老说不完史诗如歌.更因了苏东坡的前后赋名篇,使黄州这地方不管名字如何改来改去,但在历史上的那一瞬间却永远定格.

苏东坡是我极为喜欢的一个历史人物。他的才华,几乎让后人高山仰止.文章,诗词,书法,绘画,无不精通且均达峰巅,便是生活上,也让人叹为观止.懂得医学,还烧得一手好菜.黄州现在流行的一些名菜名吃就和苏轼相关.如东坡肉.东坡豆府东坡鱼东坡饼等.这些名吃不象有的地方,和名人联系起来有牵强附会之嫌.黄州这些和东坡有关的名吃却是有记载的.
    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苏东坡谪居黄州,当了个黄州辖下的黄冈县团练副使,相当于民间自卫队副队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并无实权,是个闲职.苏轼于公余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起的。
     他见当地猪多肉贱,便和夫人常以猪肉为食.为了好吃,想了很多做猪肉菜的方法.苏东坡在黄州曾写有《炖肉颂》:“洗净锅,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等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富贵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1085年,苏东坡离开黄州,后调往杭州任知府,将黄州炖肉的经验发展成东坡肉。这道菜肴作为汉菜佳肴,后流于江浙一带。

 又如东坡鱼也是苏东坡在黄州亲自烹任的一道名菜。《黄州府志》记载“子瞻在黄州好自煮鱼”。其作法是:将鲜鲫鱼洗净、削鳞、去腮、去肠肚,冷水下锅。入盐如常法,再择取嫩白菜心,葱白数茎相混而下,不得搅动,等鱼半熟时,加入生姜、萝卜汁及酒,三物相等,其量少许,分别下锅。临熟时,入橘皮片,盛盘食之。苏东坡自赞道:“其珍食者,自知不尽谈也。”东坡鱼在历史上曾负盛名,今人改锅煮为清蒸,又名“清蒸鱼”,就是在“东坡鱼”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至于东坡饼,更是闻名全国的黄州风味名点。苏轼谪居黄州与安国寺长老参寥和尚结成莫逆之交,参寥和尚得悉苏轼喜欢吃油条酥爽食品,特制油酥饼以待。但饼的色味一般,不能久存,后经苏东坡改进成一种能久存的“千层饼”。在和面时,先给盐、苏打溶化于水。搓成面砣,抹上麻油,放入瓷盆半小时后,将面砣拉长条,旋卷成大小不同的圆饼。入盘时先大圆饼,后小圆饼,依次叠码,并层层抹麻油。待饼做好后入油锅炸,先小火,后旺火,边炸边扒动,使之松而不散。熟时起锅盛盘即可。吃时撒上雪花白糖,其味甚美。此饼酥、脆、香、甜、味道极美,因饼出自东坡之手,后人称为“东坡饼”。凡游黄州赤壁者,不食东坡饼实为终身之遗憾。

广交朋友又重夫妻情意,不腐,不酸,不拧,不迂,不卑,不愤,不假清高,一个人还能要求他什么呢?便是喝酒,那豪气,绝不在酒仙李白之下: “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这胸怀,除了东坡,还能有谁?

苏东坡在黄州时写了大量诗词,那首《临江仙夜归临皋》,也非常令我喜欢.“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对苏轼来说,黄州并非福地而是一生中事业低谷的伤心地,黄州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如他在黄州寒食贴诗中所说: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
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
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
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
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
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
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事业受挫,生活艰苦,身体多病,但苏轼坚强地生活着,他留给了黄州很多财富,千百年来,人们只要点击他苏东坡的大名,就会自然链接到黄州这个地方,算是为黄州做了大量免费广告。

对于真正有才华会生活性格坚强豁达的人来说,没有什么挫折可以压倒他.困难只能使他更加坚强.黄州对于苏东坡来说不过是人生的一个驿站,而苏东坡对于黄州来说,却成了永恒的风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