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受约到一个朋友处小聚,到时正要敲门,聞有琴声從屋内飘出,萦着悠悠的古韵和禅意。想起去年在北京学习书法时,有一次去访一书法老师,刚踏进院子就是这么恰闻琴声。在一丹柱黛瓦、雕檐飞甍、古香古色的屋前石榴树下,一位惊艳典雅的女子,长发披肩,素青飘逸的太极妆扮。几案上,一张古琴陈设,一盘檀香烟繞。女子低眉信首,星眸半闭,纤纤玉指拂动琴弦,丝丝幽香沁人心脾。琴声忽而曲调轻柔,似晚风动竹、细雨点萍,忽而如柳丝点水、清音為涟漪,一圈圈泛了开来。那情景,很是醉人。
说来很怪,我这人天生五音不全,对音乐极端迟钝。知道我的朋友都笑我看不懂简谱。然而这不影响我喜欢古琴。而且,每闻其声,就有如痴如醉之感。虽然我并没有想到自己会不会有一天亲手演奏古琴。
古琴之音如此之美,而那琴声又和飄繞的檀香的清烟缠绕一起,形成一种无法言喻的意境,讓人不由生出遠離塵世的幻觉。於是想到古人眼中的琴和香.
古琴在中国有几千年历史,但最初的作用怕主要是教化人心。春秋时有一个叫高子的说:琴意味着禁止,能使人去掉邪念,思想纯正。《礼记》也载:君子没有特殊原因,不会离开琴瑟。所以古人留下的关于琴的故事,都庄重而且高雅。而弹琴时香烟缭绕,不仅高雅而且更增神秘和庄重之感,这种氛围就是对人心灵的洗礼和震撼,正所谓欲弹未弹欲闻未闻之时已先声夺人。 
古人認為, 国家的治乱、家庭的兴败、道德的盛衰、民间的乐苦,听听琴音就可以预先推知了,这难道是其他乐器表现得出来的吗?懂琴的人,以高雅的琴音为纯正,按弦时,用指一定要分明,奏出高山流水般优美的乐曲,从手指下产生松风夜月般悠闲的情趣,这就是君子高尚的爱好,那些心中无德、腹内无墨的小人,岂能与圣人贤人相提并论!
古人还认为,世俗人喜欢听一般音乐,对琴音却不感兴趣,是因他们只喜欢靡靡之音的缘故。一般音乐有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个声调,其中两个变调,与宫调、微调联用,所以声音悠长而悦耳。古琴只用宫、商、角、徵、羽五个调子,变化很少,而且少与其他调子联用,所以,琴音虽然古雅、纯正,却不适用于民间。
古人这种从专业角度分析琴音,已经超出我这外行人的理解能力。我只知道古琴自宋以后,开始渐次没落,至元明清由所谓的文人四艺之首沦为几乎无人问津。古之传下的琴谱也成了“天书”。这在小说《红楼梦》里就有如此记载。若大的京城四大家族,懂琴的人几无,唯一能抚琴的林黛玉还是扬州人。而贾宝玉甚至连古琴和琴谱都不认识。仔细深究,古琴的没落和中国高雅艺术以及国家整体实力完全是同步的,这又让人觉得怪之。文人不喜琴了,是琴没落了还是文人没落了?是琴之过还是文人之过?
然而今天,古琴有了复苏的迹象。
古琴之音,实在是神秘的。
不管怎么说,我还是很喜欢古琴之音,那种能让人安静和联想的天籁之音。
2012年7月13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