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价《砥柱铭》余波未平又爆新闻

(2010-06-23 09:07:01)
标签:

杂谈

分类: 关注

 

 

    天价《砥柱铭》买家悬赏200万求驳“裴八疑”专家


     6月13日,裴光辉对4.3亿天价成交的黄庭坚《砥柱铭》提出八点质疑,收藏界一片哗然。随即,《砥柱铭》买家悬赏200万求驳“裴八疑”专家,并承诺一旦驳议成功,将把4.3亿买来的《砥柱铭》无偿献给国家。重金悬赏公告如下:

     兹在海内外公开征集可针对“裴八疑”提出令人信服驳议之专家学者、鉴定家及网上资深网友。若驳其一条成功,愿出10万元人民币酬劳,驳其二条成功,愿出20万元人民币酬劳,依此类推。若八条全驳成功者,加倍酬谢!(可共付酬金200万元人民币)

     为国宝护航,是每个国民的光荣使命;清除航线上的暗礁,也是鉴定家的神圣职责!

     爱国情怀,体现在文物上,就是珍惜国宝,竭尽您的智慧和心力为国宝验明真身!

     盛世收藏遭遇乱云飞渡,是非颠倒国宝蒙尘!

     期待卓越而有正义感的文物鉴定家能拨乱反正,还国宝应有之身份和历史地位。

     藏家郑重承诺:一旦驳议成功,此黄庭坚《砥柱铭》手卷将无偿献给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

     有此意愿的专家学者以及资深网友请将论文发到以下邮箱:
gbhtjdzm2010@dnyey.com   

     


    裴光辉提出的“八大疑点” :

    裴光辉说,他3月份就在北京见过这幅作品,当时对它并不看好。这次拍卖前,北京的朋友打来电话透露,拍卖行很有信心将其拍到4亿,这引起他深入研究的兴趣。通过对数百张高清数码图的反复鉴定,他认为该作品有“八大疑点”。
    疑点1、 鉴藏印章乃伪章?   经鉴定,他得出,手卷上被傅申等专家和拍卖行视为重要鉴定依据的三大收藏名家之鉴藏印章,经研究比对,发现实乃伪章。   所谓南宋中期大鉴藏家王厚之的十六字白文印章,经研究发现,其钤(qián)盖时间竟然在明末项元汴鉴藏章之后。所谓南宋后期权相、大收藏家贾似道的“秋壑图书”章,经与故宫藏《兰亭序》等公认名迹上的贾似道“秋壑图书”章比对,发现明显不符。   所谓明代大鉴藏家项元汴鉴藏章,经与其他公认名迹上之项元汴鉴藏章比对,发现至少有18枚印章与真印章明显不符,其余则大多模糊不清或笔画残缺,无法确认为真印章。
    疑点2、 水印章与年代不符?   裴光辉说,手卷上所钤“项元汴”鉴藏章多数为水印,此与明代普遍使用油印的情况不符,更与项元汴在其他书画藏品中一概使用油印的情况严重不符。   他介绍,水印、蜜印用于宋代,南宋末已出现油印,元代以后普遍使用油印,水印则在明代基本绝迹,“此手卷项元汴鉴藏章使用水印,看似古老,实则弄巧成拙。”裴光辉说。  
    疑点3、印章有挖补痕迹?   裴光辉认为,卷首“项元汴”鉴藏章“天籁阁”、“宫保世家”、“项子京秘笈之印”,皆有明显挖补痕迹,是从别处移植于此,非原卷所有。
    疑点4、墨色淡不合宋代风尚?   另外,裴光辉认为手卷墨色偏淡,与黄庭坚其他作品皆使用浓墨的习惯不符,也有违宋人喜用浓墨之风尚。  
    疑点5、题跋是元代后伪托?   被傅申等专家和拍卖行视为重要鉴定依据而津津乐道的“五则南宋人题跋”,也被裴光辉怀疑系元代以后伪托。   手卷主体之后共有26段历代题跋,其中后隔水绫上之题跋(第一跋),首句曰“宋王荣老尝官于观州龙观渡”,此言“宋”而不言“皇宋”或“大宋”,可见此第一跋乃元代以后所题。然而在其后拖尾的跋文中却出现四段有南宋年号纪年的题跋:“绍兴辛未三月一日,玉山汪应辰书”(第三跋)、“乾道元年正月戊辰,河间刘芮观”(第四跋)、“乾道四年九月二十有六日,竑题”(第五跋)、“嘉定庚午中秋,郡丞谢采伯观于四明贡院”(第六跋)。后出的题跋位置竟然在前,先出的题跋位置竟然在后。  
    疑点6、两处错字泄露天机?   手卷“祝”、“礼”二字之“示”部写成“衣”部(多了一点)。裴光辉称,他遍查黄庭坚传世书迹,没有一例是这样写法。裴光辉认为,重复出现两次这样的“笔误”,可视为作伪者将自己的错写习惯在不经意中带到伪品中,从而“泄露天机”。   
    疑点7、 用笔之疑   裴光辉还说,手卷捺笔出锋犀利、杀笔往内回护形成“燕尾”等笔法,是所有传世黄庭坚书迹所不见的,这种具有强烈个人用笔惯性的细节也应视为作伪者“天机泄露”之处。   
    疑点8、风格之疑   裴光辉还认为,黄庭坚真迹用笔顿挫奇崛,中锋内敛,极具篆籀味之特征,结体虽长枪大戟、纵横捭阖,但擒纵有度,体现一种情意盎然、内美充盈、书卷味十足之神韵。而此手卷点画稚嫩,线条偏锋为主,扁薄峭利,锋芒毕露,缺乏含蓄凝重之致,缺乏黄书应有之书卷味。 

  裴光辉:书画家、文物鉴定家。原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北大客座文物教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