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道——张红磊其人其画
(2010-02-05 06:07:43)
标签:
书法山水画福祥书画张红磊文化 |
分类: 品读 |
红磊在北京时就嘱让为他的画集写几句话,但一直忙,没有写。昨天红磊说集子的作品全准备好了,这两天要付印,序言的位置还空着。我知道再不能拖了,白天没空,只能夜里写。于是四点爬起床,理了理思路,终于在快六点的时候完成了这个小稿。但愿不误今天排印。
红磊要出画集,嘱写几句话。那天在红磊的工作室看他新近创作的山水画,脑子里突然蹦出“味道”这个词。
著名书法家、中国美协副秘书张旭光先生在谈书法创作时,用了一句话,叫“到位和味道”。这句话已经被很多书法人奉为经典。我觉得把这句话中“味道”这个词用到红磊其人其画上,也很贴切。
认识红磊是在几年前的一个书画艺术沙龙上。红磊1981年生,才20多岁,最年轻,所以格外引起我的注意。这时知道他是赵福祥先生的学生。福祥是许昌知名画家,学生不少。但红磊又不一样,福祥老师是他的姑父,自小就受他的影响,是关门弟子。红磊不太爱说话,但接触久了会看出其不同于一般的年轻人,性格含蓄不张扬,很有内涵,或者说很有“味道”。他和福祥老师一样,也主工山水画。那时觉得红磊的画虽然有点儿稚嫩,但很有点儿“意思”。后来书画沙龙演变成书画创作中心,又演变成镜湖书画院,红磊的画也不断进步着。然而红磊并不满足于现状, 2009年顺利考取中国国家画院山水高研班,跟随我国著名画家黄格胜学习。
绘画和其它艺术一样需要天分,或者说需要悟性。人有“味道”画才有味道。这一点在红磊身上再次得到验证。仅仅半年后再看红磊的画,惊讶于他艺术上突飞猛进的进步。的确,他如今的山水画一脱稚气,在传统的北方山水画雄浑大气的主调下,给人以“品”的东西——一种意境,一种味道,在欣赏者脑中挥之不去。我和红磊探讨这个问题,红磊说:从自然到艺术,从物象到心象的过程是一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嬗变过程,是一个由外界视像转变为胸中图式的主观处理的一个过程,再将这胸中图像转化为可视笔墨语言,并通过有序的整合,这个过程就是艺术创造吧!客观外界为源,个人精神为本,具体作品为物,虽然是由物到物的过程,然此物非彼物,物质的作品承载了自然的灵性,承载了个人的精神及灵性。
这正是红磊的画产生“味道”的原因。书画讲究内美,只有内美,才能让人百看不厌。古人云“初见其画,不过平常,不觉其美,又视之知其美。而不能学,更觉不易学,此为最美最好之画”。红磊的山水画作品中,可以读到传统笔墨语言和文化底蕴。植根传统,追求笔墨、追求意境、追求精神的物化和物化的精神,追求平民的理解,这是一个艺术家发自内心的动力。艺术要倾向于内涵,画也是如此。一个画家个人的想法,每一幅画,作为一个画家要倾注他的激情、倾向,要有味道。有了味道,作品才有生命力。
相信红磊在书画艺术的道路上会越走越远越走越有味道,进而其味四溢。
是以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