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珍藏的秘密

(2010-01-12 20:33:15)
标签:

三表

斋号

本子

真迹

颜真卿书法

分类: 艺林

朋友将自己的斋号称作三表堂,我不解其意。友说:你到我家里就知道了。

去到友的家里,让座,让茶。我说,别吊胃口了,我神经脆弱。快拿出宝贝。

友便去到里间,许久才出来,拿出一个包,一层层打开,终于,露出宝贝真容。

是一本皱巴巴的发黄发黑的书。

友小心地放在茶几上,一页页打开给我看。

呀,是颜鲁公的三表记拓本。这可是全国罕有的。

虽是拓片裱的,但从裱的质量和纸的质地以及字迹来看,明显感觉出它的久远的苍桑历史。

友说:这至少是宋代的本子。甚至,是唐。

我小心翼翼地翻着,竟无语。

很久我说,我信。

三表记的真迹,早已迷失。友的本子,又最接近真迹。

这不是我说的,友说,这是专门研究颜真卿书法以及搞收藏的专家说的。原来,友悄悄带着这本子到过北京。

几乎,友是不示人的。

而友的斋号:三表堂——很多人并不知道其中的秘密。

我把它弄到博上,秘密就不是秘密了吧?

 

珍藏的秘密

 

 

珍藏的秘密

 

关于颜真卿的三表记,有这样的文字,录下,更见友的藏本的珍贵。

 颜真卿《让宪部尚书帖》收藏于2005年6月,拓片未裱时绵软如绸,任意折叠即成形状,拓片文字从三个方向拓成,即为三个段落,其中两段相对拓成,一段与其余两段齐直角方向拓成。其形近方,约60CM。对光而视,通透处除折痕处损伤外,均为笔画处脱落,与全文对比,残缺八九字。整卷所拓字口锋芒清晰,尤笔意连带处鲜如墨迹。因其存《让宪部尚书表》正文677字中514字,故称残本。又因首发于书法纵横网,故称“纵横版颜真卿《让宪部尚书表》残卷”。
    此卷收藏后即作精裱。已裁成三部分,分别裱成镜片。裱件除一件长66.5CM外,其它两件均为60CM,三件高为32-35.5CM不等。据颜真卿《主要传世作品目录》中《争座位帖》(浙江省博物馆藏)拓本为35.6CM×16.5CM规格,观此件推断,系同一规格纸本所书,每件每四行处有一空段,独立为页,计12页。

 

 颜真卿三表帖之《让宪部尚书表》残卷简介 

   初唐书法,由于尊王为一代风气,多为劲健隽逸的风格取向,应视为唐代书风的一个准备。继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李邕、孙过庭、张旭、李阳冰等人之后,颜真卿便跃入中唐书法艺术的巅峰。东坡说他:雄秀独出,一变古法,赞曰:诗止于杜子美,书止于颜鲁公。颜真卿开创了盛唐时期的书体新风,世称“颜体”。《书林藻鉴》中称:“唐初脱胎晋为息,终属寄人篱下,未能自立,逮颜鲁公出,纳古法于新意之中,生新法于古意之外,陶铸万象,隐括众长……”颜真卿书法在笔法上继承了二王中锋行笔的特点,起笔方圆并用,藏锋逆出,略参以篆籀笔意,收笔处多顿笔收锋,强调首尾呼应。颜真卿在结体上打破了晋唐以来左紧右舒、以侧取妍的意趣,吸取了篆书左右对称,结体平稳,横平竖直的的特点,善避让,尤其在推敲中可见宏伟。颜真卿书法艺术表现的舒展恣意,丰茂浑厚,以雄代秀,以俗代雅,外紧内松,重心平稳,气势开张的艺术特征,与唐画的丰丽、唐塑的丰满、唐诗的丰采相应成彰。是中唐书法艺术的集中体现。 
    从颜真卿传世作品中可以看出,早期的《王琳墓志》、《多宝塔碑》均明显带有初唐书风的痕迹,尤其《王琳墓志》更为明显。虽《多宝塔碑》略显瘦劲之形,但已经初现颜书风貌了,笔法稳健厚重。遒婉丰腴,线条的体积感与结体的端庄宏放加之气势的宽绰把颜真卿的书法特征已经奠定。颜书传世杰作《祭侄文稿》早于《争座位稿》两年,是颜真卿行草书优秀的代表作品,《争座位稿》是颜真卿在唐广德二年(公元764年)致定襄王郭英义的书信稿本。它与《祭侄文稿》《祭伯父文稿》被公认为《颜书三绝》。《东坡题跋》说:“颜鲁公与定襄王书草数纸,此公他书为奇特,信手自然,动有姿态,乃知瓦注贤于黄金,虽公犹未免也。”《海岳名言》评论:争座位帖有篆籀气韵,杰思也。”《虚舟题跋》讲:“祭侄奇在豪宕,告伯父渊润滋宏,至论座则兼有祭侄、告伯两稿之奇,情绪不同,书随以异,所以直入神品,足为兰亭后劲也。”《争座位稿》据《金石萃编》记载,此帖自宋以后,有七种刻本传世,较好拓本藏故宫博物院。
    世称颜鲁公行书绝妙,尽在于“二稿”(《祭侄文稿》、《争座位稿》),也有“颜书三绝”之称,是把《祭伯父文稿》与“二稿”并称。因《祭侄文稿》为墨迹,风貌尤存,故书法史享誉最高,有“天下第二行书”之名,历代论颜真卿行草书多以三稿为据。颜真卿传世作品甚多,仅宋徽宗时,内府所藏就有八百余种之多。今天能见到的大多为碑刻楷书拓本,碑刻行书拓本中有一稿《颜真卿三表帖》,书史却对此少有评介,而全国各地碑刻及版本较多。武汉古籍书店1986年曾印刷出版过,因其刻工拙劣,笔意多失,多被书界视为颜书伪作,争议颇多。因此稿在诸多记述颜真卿主要作品时常不提及,故此帖鲜为人知。由朱关田先生主编的《中国书法全集·颜真卿卷》(1994年)也只字未提及此稿。可见此本颜书虽然存世有据,但已经视为伪书,不入颜真卿主要传世作品之列了。
    《颜真卿三表帖》作于至德二载(公元757年)四月。其中《让宪部尚书表》为唐肃宗授颜真卿为宪部(即刑部)尚书时,颜真卿自薄自谦、表示辞让的奏章。时间早于《祭侄文稿》(758年)一年,为安史之乱爆发后17个月后。颜真卿在此表中对自己因固守平原而被擢升,表示谦让,以为此乃人臣本分。而对弃郡却抱着戴罪的心理,要求朝廷“重贬臣一官,以示天宪,使天下知有必行之法,则有必赏之令”。全文共 615字。因现存刻石多种,分居各地,未能得到书法史学界重视,原因之一就是版本大同小异,以拓传拓,以讹传讹,颇失颜书风貌,未能显现颜书风韵。不论笔法与刻工与《争座位稿》大相径庭。而本次展出的《让宪部尚书表》残卷在很多方面出色地表现了颜真卿书法艺术特点,加之精湛的刻石艺术,高度忠实地再现了颜真卿墨迹本涵盖的信息。应列为颜真卿行书不可多得的代表作品。虽为残卷,不失为一件难得的对颜真卿书法艺术研究文献的重要补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意境
后一篇:日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