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生活变迁文化影评色戒 |
分类: 艺林 |
老易的形象,电影做了几个看似很小但实则十分关键的改动:买钻戒,小说中是汪佳芝提出来修自己的耳环,到珠宝店后老易才临时决定买的,且只是欠帐;还有汪佳芝佯装赌气要回香港的前提,.电影中,变成了老易主动买,而且神秘地在一个珠宝店事先安排并付好款,从而使钻戒成了爱的信物.还由此引出汪佳芝同伙的误会,造成暗杀行动仓促执行.
在此之前,电影还加入了王佳芝单独为老易唱歌的一段戏.这时不是敌人,而是天涯同是沦落人了.
暗杀失败后,小说中说:”老易一脱险马上一个电话打去,把那一带都封锁起来,一网打尽,不到晚上十点钟统统枪毙了。 ------现在不怕周找碴子了。如果说他杀之灭口,他也理直气壮:不过是些学生,不像特务还可以留着慢慢地逼供,榨取情报。拖下去,外间知道的人多了,讲起来又是爱国的大学生暗杀汉奸,影响不好。”
而电影中,则改为易先生对逮捕汪佳芝并不知情,处决爱国学生后又流露出怀念汪佳芝的样子.
这几处改动,将小说中易先生表面温情脉脉实则残暴冷酷的形象完全颠倒了过来.又由于电影在美化老易的同时,却添加了暗杀组织者的无能和无情等内容,从而使老易成为可以理解甚至同情的对象.汪佳芝和其它死去的学生,则是可怜可笑的枪手,真正罪恶的,是学生背后和老易背后的那些人或者组织.李安导演的意思是什么?似乎在此时有一些明白了.但可惜地是,这部片子的背景不对,是全民族抵抗外来侵略的时期,一方代表着国家和民族,另一方无论如何也只是民族败类和侵略者的鹰爪而已.这是无法各打五十大板的.
这些显然不是误读,而是有意为之.虽然给自己寻找了许多理由,但明眼人一下子就能看出这些理由是穿凿附会.电影难拍 ,寻求新突破很难.<<断背山>>中同性恋题材的成功,使李安看到了选题的重要,这是难怪的.但<<色.戒>>这个题材实在是双刃剑,大背景是全世界都熟悉的,所以想标新立异出奇制胜,弄不好就会弄巧成拙.
小说<<色.戒>>,使我们认识了张爱玲,这个表面上不关心政治的作家,其实在关乎民族的大义上,还是有自己的底线的.而且,她笔下的汪佳芝,虽然因一时的迷失而铸成大错,但作为女人的形象,却是丰满和让人叹息的.
而电影<<色.戒>>,只能使不知道历史的人从床戏中享受一下感管的剌激,使知道历史的人痛心疾首.至于张爱玲.她已在天堂,无论怎么不满也无法再写一篇<<羊毛出在羊身上>>的文章对李安进行批驳了.所以李安尽可以安心地说:色戒的床戏拍到了极致.至于那个老易,若能真的都是这样,世界太平自然不远,恶魔向善,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举杯呢?尤其是如王佳芝等这样的善良而又充满女性柔情和母性的女人们?
当然如果李安如果还有更重要的他想表达的东西,如有的人说李安是为汪精卫之流反思和平反昭雪呀什么的,我不相信李安会如此糊涂,因为以他的智慧,很清楚有良知的中国人不会被轻易地就糊弄的.
但愿李安只是因奥斯卡最佳导演的光环和电影票房价值而一时迷失了路径.
后记:总算写完了,虽然自知草草.本没打算写,因为对电影不是太感兴趣.想来竟许多年没有看过电影了.然而2007年底是个例外,中国电影有太多的诱惑.在铺天盖地的宣传下,不能不受点儿影响.这么着就看了色戒.删节的和没有删节的.看了觉得有片刻的感动,为王佳芝,也有片刻的不舒服,为易先生.但没想过写点什么.
前几天,下雪了,洁白的如天使般的雪片儿在天空飘飘荡荡,忽然就有了写点儿东西的冲动.正好有朋友说到色戒.所以就写了如上的感觉.
如此而已.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