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站到秦始皇陵顶时,思维进入了一种混沌状态,思想被来自现代的信息和古代的烟云切割成碎片,像站在一片不真实的浮云上。直到有一个想法突然蹦出来:为什么古代人能创造出让现代人望而却步难以想像的震惊?我的脚下还有多少让现代人头疼的等待破解的谜?
是的。我站在的是一个巨大的陵墓上,更是站在一个时空随道的入口。我无法不让思维在茫茫的历史中竭力梳理被切割的思想碎片。
几年前我曾来过这里。但那次却是匆匆而过。我们一行人只有我匆匆爬上陵顶又匆匆下来,别人都是站在大门外看了一看。他们说这里不过是一个像山一样庞大的陵墓而已,没什么看的。我无可奈何只好随他们走了,因为他们多是我的领导。这次有机会重来,没有外力干扰,我终于可以仔细地品味这里了。从新开放的地宫开始,到兵马俑和兵马俑博物院,再到秦始皇陵顶,我一直在震惊和感叹中游走。这时我更明白,我们上次来把这里说成不值一看,实在是一种可笑的无知甚至愚蠢了。
“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的兵马俑不需说,它一经发现便被世人惊呼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世界考古界无不振奋异常,秦俑成为全世界瞩目的焦点。“到中国不到陕西等于没有到中国,到陕西不到秦俑馆等于没有到陕西”,兵马俑带给现代人的震动由此可见一般。然而,这震动世界的第八大奇迹,只不过是秦始皇陵的一个小小陪葬坑的陪葬品而已,更大规模更多的奇迹,仍深深埋在秦始皇神秘的陵墓里。
秦始皇陵有多大?用山来比喻毫不夸张。即便如此,这也是经过两千多年的风雨冲刷后仍有的规模。秦始皇当初为修建自己的陵墓,动用了数十万人,整整修了三十余年,花费了全国近半的财力。和修筑另一大工程长城一样,秦始皇陵是用全国的财富和无数人的血汗及生命筑就的。修筑过程中到底死了多少人不得而知,但仅仅墓中陪葬的嫔妃宫女及工匠,就多达数万人,这不用说是一幕无法想像的人间惨剧。
秦始皇陵像山一样的陵墓封土,要动用多少人力肩挑手提?恐怕让人想到移山的艰难;然而我听了陵墓管理人员的介绍后,惊讶自己少见多怪.把土运过来堆起来算什么?重要地是还要把土全部用铁锅炒一遍.这让我有些目瞪口呆.我万想不出,这如山的陵墓封土,竟然是一锅一锅炒出来的,炒的目的是杀死土中的一切生命,确保陵墓地宫免受侵蚀破坏。这,已经超出了如我等这样的凡人所能有的想像。据说,当初为了炒土,陵墓建造者驱使十多万民工,自带铁锅干粮,拖儿带女,吃住在工地日夜炒土,炒出来后有专门人员验收.然后运到陵墓使用.十数万人十数万口锅同时火焰滚滚,男人们女人们孩童们咳嗽声骂声哭声人声沸腾,绵延方圆几十公里,这是多么宏大壮观的场面啊!
而地宫的建设工地,当然不比炒土了.它无疑比炒土复杂百千倍但却远没有炒土那么热闹.地宫是秦始皇死后安身的地方,建造技术和里面的设施不用说都应当是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因此建造它必须调用全国各方面的能工巧匠.再加上秦始皇死后陪葬的各种珍奇物品.就目前全国对各代皇陵发掘和探测所知,秦始皇陵的规模和内容远超出其它皇陵.它是一个完整的古代博物馆,或者说是中国最早的封建王朝的缩影。
秦始皇陵景区新开放一个地宫,不是真正的秦始皇陵地宫,而是陵墓地宫的仿制品,是按照用现有科技手段测得的地宫规模.以及和有关记载仿造的.我在工作人员引导下走进地宫后,除了惊骇还是惊骇.地宫规模之大,是我见过的皇陵地宫所不能比的.里面除有大量珍奇动物和物品外,还有和真人完全大小的百官塑像,有水银灌注的江河,有用明珠制成的象征日月星辰的天幕,有用鱼膏做成的永不熄灭的蜡烛,有神奇的机关暗弩。
我问工作人员,真实的地宫也有这么大规模和这么多内容吗?工作人员笑答:真实的地宫比这规模大得多.史料《汉旧仪》一书中有一段关于秦始皇陵地宫深度的介绍:公元前210年,丞相李斯向秦始皇报告,称其带了72万人修筑骊山陵墓,已经挖得很深了,好像到了地底一样。秦始皇听后,下令“再旁行三百丈乃至”。"根据我们用遥感和物探的方法进行探测的结果,规模宏大的地宫位于封土堆顶台及其周围以下,距离地平面35米深,东西长170米,南北宽145米,主体和墓室均呈矩形状。墓室位于地宫中央,高15米,大小相当于一个标准足球场。地宫四周,还有几道城墙.
我们现在模拟的地宫,比真实的地宫小得多,内容肯定也比真实的地宫少,因为地宫里到底有什么,还是个谜."
离开秦始皇陵,我还久久回味看到的一切.秦始皇无意间给中国甚至于给世界留下了一笔价值无法估量的财富,也无意间向现代人宣告:古人的巨大智慧,是连今人也无法想像的。比如地宫采取的防盗防水防腐防震等技术,有些我们现在还没有完全破解.
总面积达180380平方米的庞大地宫中都有些什么?这是让世界注目的谜。

根据探测绘制的地宫模型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