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易中天来许昌,谁应该最高兴?

(2007-05-29 15:10:15)
分类: 杂弹
 
 

    前天写了一篇小文,由易中天来许昌而生发开来发了一通议论。多数朋友一眼就看出,小文不过是借这件事发牢骚,意在说许昌目前外表三国热下存在的文化尴尬。意在提醒决策者,不要重视了发掘古文化而忽视了建设现代文化;发掘三国文化时不要重视了宫庭文化而忽视了三国民间文化和文人文化;在文化设施建设中不要重视了形式而忽视了内容;等等。起不起作用,咱只管说,这权当表一表咱许昌小百姓的一片拳拳爱市之心啊。

 

    然而文章也引起了另外的不同看法,即对易中天现象的估价。这倒使我想到了一个话题:易中天来许昌谁最应该高兴?

 

   别小看这话题。

 

    几天来许昌已铺天盖地着关于易中天来许昌的宣传。手机短信,街头广告,媒体报道,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值不值?当然值,许昌是小城,虽说曾在汉魏历史上风光过一把,但那早已是过去,现在这里根本不可能再有些许皇城根儿的霸气。相反,长期的平淡和无闻,已使我们骨子里渗进自卑。我们渴望被人重视,渴望有地位有身份的人幸临我们这里,渴望借助名人们提升我们自己的名气。这,我们没有错。

 

    据说,请易中天,是费了很多周折的。可谓是千呼万唤。但人家总算给了许昌面子,最终决定应邀要来许昌了。我们难道还不值得高兴和激动?

 

    然而,易中天要来了.我倒觉得,他来晚了,早就该来。成名之前就该来,甚至于是自费来。为什么?很简单,他是个学者,是做学问的,是做关于三国学问的,至少最近几年是做三国学问的。许昌是三国时期的政治文化军事中心,有大量的三国文化遗留,对研究那个时期很有用处,换言之对易中天研究三国很有用处。可以对有关的史料起到印证启发的作用。所以,如果不来,对所做得研究就可能造成缺失。在这种情况下,没人请也应该来,何况有人请呢?何况有人管吃管住管倒贴银子呢?即使他曾经来过,但对于做学问的人说,再来也不多。正由于此,当我最初知道易中天千呼万唤始同意来许昌时,很有些惊讶。如此这般,我很有些怀疑学者们研究学问的科学态度以及他们所研究出来的东西的严谨性。甚至怀疑,他们是不是靠在书斋里悟出些东西后就拿出来忽悠我们这些对历史一知半解的人。

 

    但易中天终于要来了,我相信不是伟人像的力量而是研究学问的力量。这样的话就能维持我对学者们的尊祟。

 

    如果我这样的思维是对的,那毫无疑问,易中天来许昌,最高兴最激动的当是他本人。

    不是我们要仰视他,而是他要仰视许昌----这曾经的三国重要古城。

 

    因此急于和易中天见面的许昌的朋友们,不必激动,而要认真考虑一些有意义的问题,到时候好向易老师请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