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阿凡达》两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2009-12-31 08:55:36)
标签:

阿凡达

卡梅隆

好莱坞

水银河

水银河博客

八卦历史讲坛

杂谈

    阿凡达源自于梵文,意指灵魂被转移至新的躯体里,大致相当于汉语中的“化身”、“转世”。对于喜欢在他国文化中“借钱”的好莱坞导演而言,《阿凡达》和《功夫熊猫》一样,无疑又是一次拿来主义的成功典范。不过好莱坞的片子能年复一年地在全球人民口袋中捞钱,除了资金和技术上的优势,他们在制作中对自己近乎苛刻的要求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也正因为如此,好莱坞拍出了好片《指环王》,中国拍出了烂片《无极》。

    《阿凡达》作为大导演卡梅隆十年磨一剑的作品,被《好莱坞报道》评价为:十几年之后,詹姆斯·卡梅隆再次证明了他是“世界之王”,他用让人目瞪口呆的方式把科幻片带入21世纪。如果你觉得这句评价有点言过其实,那么看看卡梅隆十几年中完成的三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你就改变看法。

《阿凡达》两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首先,《阿凡达》创造了一种全新而完整的语言——纳美语。故事中与人类开战的一方是生活潘多拉星球上的土著居民纳美人,卡梅隆为了让影片符合史诗的头衔,不光为他们设计了手脚都只有4个指头和蓝色皮肤的外形,还委托南加州大学教授保罗·R·弗洛莫量身设计了一套外星语。卡梅隆最初只给了他包含了30多个“纳美语”词汇,却要求他设计出有韵律感、流畅富于感染力的语言。由此可想而知,弗洛莫的工作有多难。

    经过4年的漫长马拉松,弗洛莫吸取了印第安人、非洲、中亚、高加索的语言特点,终于创造出了一套有自己语法规则和语言结构的、可以使用的、完整的语言体系。截至目前,这种全新的纳美语已经有了1000多词汇。而弗洛莫上了瘾,现在还在不停的扩充“纳美语”的词汇量,即使在电影上映后也不会停止,用他的话来说,他要一直做到自己做不了了为止。反观国内电影,陈凯歌花了3年才拍出了一部电视剧效果的《无极》,还让人看得莫名其妙,无论是剧情还是特效一点都不精细,还有资格叫屈,正应该给卡梅隆当两年学徒。

    其次,《阿凡达》的视觉效果是好莱坞电影史上的质变。好莱坞的制片商从《星球大战》之后,就意识到视觉效果是片子成功必不可少的筹码。但是《指环王》、《哈利.波特》看多了,总有种千篇一律的感觉。卡梅隆“创造”的潘多拉星球已经上面存在一切则实现了新的质变,CGI技术生成的“纳美人”,不同于《蜘蛛侠》、《钢铁侠》或者任何一个侠,他们只敢用CGI表现“面具人”,或者快速的运动镜头,《阿凡达》敢于给你特写,敢于给你慢镜头,敢于让你看清楚每一个细节。再加上电影本身的3D效果,也许只有身临其境才能形容这种视觉上的巨大冲击。这也难怪,为了实现自己想要的效果,卡梅隆不惜血本找来《指环王的》导演彼得.杰克逊和《星球大战》导演乔治.卢卡斯的工作室加盟,想不拍好都不行。

    其实中国不缺好导演,但缺乏敢于跟自己较真的导演。卡梅隆原本计划在《泰坦尼克号》拍完的第二年就上映《阿凡达》,但是4亿多美元的预算让这部片子一直拖到了21世纪的今天。试想,期间如果老卡同学像陈凯歌一样凑合一下,搞个圆环套圆环水准的玩意出来,《阿凡达》还能有问鼎国内票房新神话的底气吗?肯定不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