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我的大学 |
曾经像大熊猫一样受宠的大学生如今在人才市场上变得和家猫同样廉价已是不争的事实,原因有媒体报道中所说的高校连年扩招,也有学生和家长所抱怨的现行教育体制与市场脱轨。在这里我不想深究,也懒得深究,我只是想从一个大学生自身的感受出发,阐述这种现象的不合理。
首先,从成本上来说,培养一个民工需要付出的是十几年的一天三顿饭(有的贫困地区可能是两顿),即把一个婴儿养育成精壮劳力。而培养一个大学生的成本是从呱呱坠地到年满法定结婚年龄的二十多年中,月消费相当于普通公务员退休金的学费、生活费、书费、入托费、补考费、补课费、住宿费、恋爱补助费、毕业证工本费、四级报名费、孝敬老师费、眼睛及眼镜保养费等等。有的大学在周年校庆时,还要以口头“自愿”实则“强征”的方式向学生收取捐款。如此大的成本差异到头来却是相同的效益回报,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第二,从产出上来说,大学生能奉献给社会的是知识,民工能奉献给社会的是体力。知识是数千年来我们的先辈一点一滴积攒起来的精华,是推动现代文明继续前进的燃料。仅医学领域就经历了神农氏、扁鹊、张仲景、华佗、孙思邈、李时珍、南丁格尔等无数位先辈的努力,几千年的智慧沉淀怎能与十几年中积攒起来的体力划等号?
第三,大学生找工作凭的是身份证和毕业证(有的还有四级证、计算机二级证等),民工找工作凭的只有身份证(少数黑户连此证也没有)。这我就不明白了,难道民工大哥大叔们的身份证是精装版,我们大学生的是简装版,我们两个证加起来还不如他们一个证值钱?
第四,从扮演的社会角色来看,大学生是社会文明的推动者,引领生产力的发展方向。现在高技术岗位的招聘条件里,都会明确把学历底线限制在大专上,因为企业明白,工人发明蒸汽机是三个世纪以前的事了,今天没有知识别说奇瑞QQ了,腾讯QQ都造不出来。而民工是社会文明的追随者,在文明推动者夯好的地基上盖房子。我不否认,他们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会出现个别人薪酬高于大学生的现象,但若作为普遍现象就明显不合理了。
第五,大学生基本上还是纯消费者,依托或者主要依托于我们的有学校、教育类出版社和网站、各类培训机构、校区周围网吧、网游运营商、校内餐厅、四六级命题中心等很多商业或公共实体,是这条产业链的根基。如果大学生的待遇问题延续下去,直至北大毕业生卖糖葫芦的现象变得和国足队输球一样平常,必将引起“上学无用论”的泛滥(实际上在一些地方已经抬头),生源减少,从而影响很多其他利益相关者的饭碗。
撰写此文,并无诋毁民工大哥大叔们的意思,我是深刻地知道,没有他们的汗水,社会将是另一番景象。而且,我也知道这种现象并非一篇几百字的牢骚就能改变的。在此,我只是想说,几年前大学生扩招了,今天是大学生和民工一个价,现在硕士生也扩招了,明天他们会不会也和民工一个价?后天会不会是博士生和民工一个价?长此以往,大学是在培养人才,还是培养民工的竞争者?
以博客说世事,以世事说社会,以社会说现实,以现实说人性。
本博其他精品文章:
《夹心的愚人节》一(大学是这样榨取我们青春的)
《夹心的愚人节》二(大学是这样榨取我们青春的)
《夹心的愚人节》三(大学是这样榨取我们青春的)
《夹心的愚人节》四(大学是这样榨取我们青春的)
《夹心的愚人节》五(大学是这样榨取我们青春的)
《夹心的愚人节》六(大学是这样榨取我们青春的)
《夹心的愚人节》七(大学是这样榨取我们青春的)
网友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