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写给内在小孩的一封信”


《心探索》第53期专题:拥抱内在小孩
春节前,正为一堆稿子忙得焦头烂额的晚上,梦见来到菲朵家中,聚会刚刚散场,我坐在床头跟人聊天,忽然意识到自己说得太多了,因为菲朵正默默无语地收拾茶杯,于是起身干活。也不知怎么,我竟将床上叠好的毛巾被展开,于是看见上面原来有很多窟隆,但是它们的确被叠得整整齐齐地码在被子上。
接下来的场景是,我站在门口给散场准备归家的妈妈们发礼物,好像都是有图画的小人书。
因为是临醒前的梦,一觉起来还记得清清楚楚,就觉得奇怪,怎么会梦到菲朵?我们并不认识,仅仅是两个月前,有天偶然闲逛到她的博客,被她坦诚的自白打动,记得其中一篇是分析自己的内在人格。
后来,开始着手操作“拥抱内在小孩”这个专题时,曾想过约菲朵写篇“写给内在小孩的一封信”,但听到的声音都是她很忙,没精力写。于是作罢。
可是,这个梦实在太清晰了,毛巾被上的窟隆显然是个意象,好像是在提醒我什么,但我仍不明就里,却也被一种莫名的力量驱使,匆匆吃了早饭,就从菲朵博客下载了很多文章,寄希望于写内在人格的那一篇能改编成“写给内在小孩的一封信”。结果发现难度还是很大,毕竟那是两年前的感受了,那时还没有子曰,菲朵还有成为母亲。
于是,壮起胆子给菲朵微博留言,希望她能给内在小孩写封信。菲朵的回答简洁极了,两字——好的。说实话,并没抱多大希望,甚至觉得那只是出于从创刊就支持《心探索》的一种礼貌的应答。因为什么?我都替菲朵想好了,忙啊!哪有时间写呢?可见当时我的思维模式多么消极。但菲朵不仅早早交了稿,并且在四位作者写给内在小孩的信里,最打动我的就是菲朵写的,因为真实。试想,哪位已为人妻为人母的人敢于坦诚,内心不止一次有过想逃跑的念头呢?正如菲朵在信里所写“最最静好的心愿和最最激烈的挣扎并排躺着,生命充满了驳论。”
记得在与菲朵往来的私信里,菲朵说了这么一句——在我们没有更多力量之前,就唯有真诚了。
对于编辑来说,约稿,编稿,都是家常便饭,没什么稀奇,可我还是想把这次的约稿过程记录下来,因为通过此,我感受到了宇宙不可思议的神奇力量。当你诚心诚意想要做好一件事情,却身感疲惫无力而茫然的时候,别焦虑,也别灰心,宇宙自有看不见的能量会走向你,帮助你。就像一位同事说的,有时候,真诚往往比能力更管用。
说实话,编辑这活儿也很容易审美疲劳,因为流程摆在那里,一期赶一期,很多时候很多限制,别说完美了,甚至说有很多漏洞,就像后橱,往往是不堪的。之所以写下这些文字,也是对自己的一种鼓励与提醒。
说回梦中毛巾被上的窟隆这个意象,在组稿编稿的过程中,我解读出来了,原来它们就是我们内在小孩身上的创伤,是我们内在空间那些受过伤,没有痊愈的坑洞。
感谢心理专家米杉在采访中所说的一段话——内在小孩代表我们内部的“否定”等负能量,代表那些我们还未识别的阴暗面。我们拥有一个内在小孩,但我们也是自己的内在父母,它们是我们内在空间的两个意象。这两者之间不得不随着疗愈的发生而相遇并和解。
感谢菲朵。
后一篇:生命是一个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