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何多苓:极少主义的自由之境

(2012-07-24 15:53:17)
标签:

何多苓

极少主义

建筑

家居

分类: 阅人

极少主义的自由之境

 

撰文:赵晓梅 摄影:周之毅 原刊于《世界家苑》2012年2月

 

导语

 

何多苓是一个心地单纯的艺术家,不追求让各种奇异填满生活,视被限制的自由为解脱之途的最佳方式。减化了繁复色彩和画面密度的油画如此,极简主义的建筑设计亦如此。如他所言,空故纳万境,空的含量比满更多。所以,在精神之境,极少主义更为自由。

 

何多苓:极少主义的自由之境

一个顽固的手艺者

 

在由成都的十几位艺术家出资修建的“蓝顶艺术中心二号坡地”上,何多苓工作室是面积最小的,像个四四方方的小盒子,毫不抢眼。150平米的工作室,200平米的花园,一个直观的数字对比就能窥见主人的心地风貌。

很多画家都比着画大画,至少从务实的角度,大尺寸不会吃亏。何多苓说,他的画精细,适合离近看,所以他不画大画,最长的是3米,已经很大了,也就不需要那么浪费空间。何多苓一年画十几张画,并不高产,并且拒绝用枪手代替自己的手来劳动。他自称是一个顽固的手艺者,他的画注定是用传统的方式内心清闲地一笔笔来完成的,所以注定不可能进入流水线,不可能规模生产,这是他心甘情愿的选择。

 

何多苓:极少主义的自由之境

 

简洁而诗意的美

何多苓曾画过这样一幅画,光影把两匹马切割成两半,然后又把它们重新组合。刘家琨看了之后给了何多苓一本英国詹克斯(JenksC)的书,那是何多苓最早的建筑启蒙。从早年对外形具有戏剧性和冲击感的解构主义建筑情有独衷,到后来专注于空间本身,带给何多苓深远影响的是墨西哥的路易斯·巴拉干。这个极简主义的建筑师使用的元素非常自然,非常朴素,比如,一面立墙,一片水面,加上蓝色的天空,三个元素,却有一种简洁而诗意的美。再比如日本的建筑师西泽立卫,何多苓喜欢的建筑师都是内敛而诗意化的,他们的作品从外形看极为清简,简到几乎可以忽略。这也是何多苓的理想,用最少的元素表现是他始终追求的一个最高境界。

 何多苓:极少主义的自由之境

被限制的自由

 

有人认为极简风格会给生活造成不便,但对何多苓来说,为了空间的逻辑性和连贯,他可以舍弃一些功能。比如,楼梯只在里面装有扶手,比如过于空旷的房子,过于坚硬的墙壁和地面会产生一些回音,但为了建筑的光洁度,与音乐相伴年深日久的何多苓愿意容忍这种不利。

在何多苓看来,当代建筑比当代艺术更有扎根于土地的力量。艺术是没有标准的,但再极简的建筑都要克服地心引力,都要满足一定的功能性,每一毫米尺度上的问题都要考虑清楚。如刘家琨所说,建筑被限制了,好像很无能,但是它就有这种无能的力量。这种被限制的自由恰恰是何多苓喜欢建筑,喜欢极简主义的真正原因。就像他也曾在年轻时抱着人定胜天的无知无畏,但到了一定年纪,就发现,人不但不能胜天,甚至应该遵循天道。

 何多苓:极少主义的自由之境

苍白也是同样辉煌的色

 

何多苓有着丰富的矛盾性,生活上并不精致,甚至粗糙,却有着优雅,细腻的精神气质。包括高傲与不世故等等,而贯穿始终的是敏感。何多苓说,在经过很多年的人生历练之后,他才把那些极度的敏感去掉。正如他的画,越来越淡了。从上个世纪80年代画面密度结实,写实主义的《青春》,到后来张扬的绿色,再到如今的《兔子快走》等,雾一般灰与蓝交织出的朦胧,画中主角还是女人,戴着兔角,手没有夹在双腿之间,为未来而紧张着,甚至没穿衣服,大步流星,双手伸手天空,左腿上留下一丝丝红色的细痕,仿佛青春呼啸而过的伤痕。

在夸张的视觉铺陈和变形的卡通脸谱成为流行时,何多苓却坚持选择简单之极的油画颜色,并用水墨画的笔触来塑造人物。“我坚信,与浓艳相比,苍白也是同样辉煌的色,正如黑夜之于白昼具有同样的审美力度——只要它符合某种表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