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生活记录红豆红糖脾 |
分类: 素味 |
甜味是最能让人产生幸福感的味道.....
前一天泡的红豆,本来准备喝豆浆的。
既然起得早,那就熬粥。
红豆的身材真是非常紧实的那种苗条,看上去小不丁点儿的漂亮豆子,用水泡了那么久,还没有软,不像黄豆,非常吸水,尤其夏天,不长时间就能泡得鼓胀胀的。
前些日子买的高粱米,白的,可惜,红高粱没货了。
加些燕麦片,作“增稠剂”。
两个粘玉米棒子,带上里层的嫩叶,一掰两瓣,入锅。
六点半,从早市买菜回来,红豆高粱米粥也熬好了。
看上去真是很暖和啊,当然是红豆的功劳了。
喝一口,淡淡的甜香,那是玉米的甜味。
笼屉上的“糖三角”也热透了。
蒸熟的红糖包,大概经过高温火海的修炼,色泽和甜味都沉下来了。
在角上咬一口,稠状的黑糖就顺势流到粥里,味道比直接放红糖要好喝得多。
甜香浓郁,却不腻人。
昨天气短信说:这一周北京雨水较多,天气潮湿。
像这样阴沉沉的天儿,早起喝粥的时候,总喜欢在粥里放些红糖或黑糖(我管蒸熟的红糖叫黑糖)。
大概,脾胃和情绪都需要甜味的食物来安慰。
看印度的韦达养生学中说,甜和苦,还有涩,属于“凉性”的,令感官内缩的味道。
甜味会使人产生爱意和满足感,并安于现状;过量则会使人自贪婪。
苦味令人有不满足感,可使人积极向上,寻求改善之道;过量则会产生挫折感,沮丧,悲伤。
涩味会收摄情绪化的倾向,增强反省能力;过量则会带来恐惧,是所有内缩的情感中最为强烈的。
而酸、盐、辣,则属于“热性”的味道,会扩张感观,引发强烈的情感。
酸味使人清醒;过量则激发嫉妒心;
咸味使人热爱生命;过量则会让人忍不住想要多吃,多享受,增长人贪图享乐的欲望;
辣味使人情绪外向,喜欢兴奋和刺激的事物,过量则会使个性急躁,没有耐心,无故发怒,憎恨心强烈。
中医将食物归为五性,即寒热温凉平五种属性,又将食物分为五种味道——酸辣苦甜咸,五味又分别与五脏之一有特别的亲缘关系。
中医讲中庸之道,凡事要把握适当的尺度。五味入五脏,五味适量,均衡,可补益脏器,但偏嗜某一味,都会伤害相应脏器。
酸入肝;但过多食用酸味,则会伤害脾脏;因为酸对应五行之木,脾对应五行之土,木克土。
辣入肺;过量又会伤害肝脏,因为辣属五行之金,肝属五行之木,金太过,则会克木。
苦入心;苦味是往心经上走的,适当吃些苦味,可养心气,但过了,就会火克金,伤害肺脏,肺主皮毛,使皮肤变得枯槁,没有光泽等。
甜入脾;适量吃甜味食物可补脾气,脾气足,心气就足,但过量吃甜味,反而会泄心气;脾土克肾水,过甜伤脾气,脾虚又会引起肾病,肾主骨,会出现骨骼疼痛等症。
咸入肾;过量则伤害心脏,因为咸属水,心脏为火脏,水过则克火。所以,适量吃盐,可补心气,一点盐不吃的人会感到浑身没劲,其实是心气不足了。但吃得太咸了,又会抑制心气,所以,有人吃完美餐,再喝点酒,会莫名地伤心,想哭,其实,这是“大咸伤心”的外相。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根,脾为后天之本。
脾与胃相表里,脾气主升,胃气主降,如此,消化吸收排泄才正常,五谷杂粮才会运化成精气神;
脾一怕湿寒;二怕过饱,三怕思虑过度。
脾主肉,脾受伤,脾气不足,肉气就不足,人就会肌肉酸懒,懈怠,乏力,气短,中气不足,大便溏稀,甚至脱肛;
脾主思,脾气进一步塌陷,形成脾郁,人就会郁郁不乐,心烦,疲惫,思虑无度,
胆小,多疑......
甜入脾经;适量吃些甜味有益脾胃的正常工作。
天下的道理总是大同小异的。
关于甜味,很简单,那就是——它是最能让人产生幸福感的味道。
除了适可而止,过犹不及这一每个成年人都明白的原则。
剩下的,你只需要好好享受甜味带给你的短暂的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