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烛:花与海(原载《中国海洋报》)
(2017-12-04 21:33:14)
标签:
杂谈洪烛情感教育文化 |
花与海
洪烛
去年的花在去年开着
说明去年还在,花还在,看花的人还在
看花一朵接一朵地开
中间隔着一片大海
此岸的花变成彼岸的花
说明大海还在,岸还在,看花的人还在
只不过有点分心:一边看花
一边看海
隔着大海看一朵越变越小的花
不禁想起去年:去年多好啊
可以隔着小花看大海
花的香还在,闻到了花香
而产生的颤栗还在,潮汐还在
只不过一层被又一层覆盖
巴山夜雨,诗人的心事
长江是父亲,黄河是母亲
半部中国诗歌史,和长江有关
李白、杜甫、白居易,唐诗里的三峡啊
唐诗里还有“小三峡”——
李贺、杜牧、李商隐,就像三峡的弟弟
李贺被叫作小李,杜牧被叫作小杜
至于李商隐,就是他自己
靠写“无题”而出名,成为朦胧诗的鼻祖
我更喜欢那首一点也不朦胧的《夜雨寄北》
读着读着,我就来到巴山
读着读着,巴山就下雨了
读着读着,西窗的烛短了,长江的水涨了
分离的人又团圆了……雨带来幻觉
还是幻觉带来了雨?
李白给白帝城的早晨做了“广告”
李商隐也不简单啊,与巴山的夜晚同在
他是巴山的形象代言人
不管上山还是下山
他走到哪里,哪里就会下雨
不管写诗还是做梦
雨下到哪里,哪里就有团聚
李白与李商隐像一对兄弟
巴山与蜀水像一对情侣
夜与昼,晴与雨,光与影
都被一封匆匆写下的信连在一起
这封信,前天被雨水打湿了
昨天被江水打湿了
今天,又被泪水打湿了
让你分不清:字里行间,哪是写信人的泪水
哪是读信人的泪水?
(原载《绿风》诗刊2017年第1期)
玉皇山上玉皇阁:飞来的皇冠
洪烛
所有山都应该戴一顶帽子
不管是草帽,还是王冠
只要能遮风避雨就好
玉皇山啊,你也不例外
只不过戴着的是王冠中的王冠
谁给你加冕的?
玉皇山上玉皇阁
怎么看都像一顶皇冠
我只是在心里惦量了一下
就觉得很有份量
这不是秦始皇传下来的
在他之前就有了
玉皇大帝的帽子,高耸入云
绝对是重中之重
我爬到半山腰,累得打退堂鼓
一看到山巅金光闪闪
又有了新的动力:一定要登顶哟
不是为了夺冠。玉皇山啊
能否借你的帽子给我戴一会儿
体会一番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用完了再还给你
也只有诗人敢这么想
诗人嘛,天生就是无冕之王
可总在某一瞬间,渴望换一种活法
(原载《春萌》2017年第1期)
在敦煌
洪烛
在敦煌,我用沙子洗手
然后捧读经卷
我用沙子洗脸,然后揽镜自照
作为来自南方水乡的朝圣者
走了太远的路,我终于站住了
用晒得滚烫的沙子洗脚……
全身上下、干净得像一个新生儿
那比我先来的佛
在石窟里住了一千年
每天都这样:用飞扬的沙子洗澡
他看着我,就像看见初来乍到的自己
嘴角忍不住流露出
似曾相识的微笑
(原载《散文诗》2017年第5期上半月)
成吉思汗的鞭子
洪烛
号称上帝之鞭的成吉思汗
拥有许多骨制或铁制的鞭子
只有一根用情人的长发编织而成
那是世界上最温柔的鞭子
他也舍不得使用,仅仅在长途行军
劳累的时候,轻轻拂拭
被冷风吹得僵硬的面孔
他对生活的要求可大可小
大到无边的疆土,小到
只需有一个人可想念……
成吉思汗拥有许多令人望而生畏的鞭子
用来赶马,或者抽打敌人
只有这一根属于例外:
为了约束自己的野心
这根鞭子也许并不存在
它只是一个人的名字:孛儿台……
(原载《草原-诗-远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2017年9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