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烛:孔子(组诗)
(2017-11-28 18:01:22)
标签:
历史洪烛旅游教育文化 |
孔子(组诗)
洪烛
【在芒砀山,想起避雨的孔子】
1、
孔子被一滴雨打垮了,他哭了
天在下雨,下大雨
孔子也在下雨,下小雨
不偏不倚,只有两行
雨水打湿他的花白头发
泪水打湿他的花白胡须
雨水和泪水混在一起,使他的前襟
找不到一块干的地方
正如他本人,为了避雨而周游列国
却没找到一块干的地方
他只能在山上淋雨,只能在雨中避雨
把他的衣裳淋湿了不可怕
可怕的是把他的书也给淋湿了
太让他伤心了!昨天还是丧家犬
今天又变成落汤鸡——
孔子,越想越想不开啊
走着走着,把故乡给弄丢了
只剩下了一堆无用的诗书
只剩下一个无用的自己
在风吹雨打中躲躲闪闪
往前走,走不通
往后退,却回不去了
他没忘掉家,是家把他忘掉了!
没家的人,才会遇见躲不掉的雨
他刚绕过别人的雨,又撞上自己的雨
只有两行,可一点一滴都是疼痛
怎么躲也躲不开啊
我来芒砀山,天己经晴了
可我还想替那个找不到家的老人再哭一场
那滴打垮了孔子的雨点
若干年后,又击中了屈原
再若干年后,又击中了李白……
若干年后的若干年后,又击中了
替古人担忧的我
2、
孔子不写诗,可他编了《诗经》
孔子不是诗人,可他是离诗人最近的一个人
他是最早的诗歌编辑
他一定喜欢上那些流传在空气中的诗
也喜欢上那些唱诗的人
然后一笔一划刻在竹简上
横看竖看都是喜欢
他一定喜欢上自己的这项工作
顺便也喜欢上工作着的自己
若干年后,他跟诗人仍然
只隔着一层纸,一捅就破
在喜欢的时候,他把唱诗的人当作自己
把自己当作唱诗的人
为了纪念隐秘的初恋
他把《关睢》排在第一首
可见孔子并不是不懂爱情
窈窕淑女,谁不喜欢啊?
只不过孔子把这种喜欢刻在心里
在真实的美女面前还是会有点不好意思
在孔子之前,都是些无名的诗人
在孔子之后,才出现了屈原
应该说孔子替屈原开了路:
《诗经》成了汨罗河的上游
我一直猜测:《诗经》应该不只三百零五篇
《诗经》的第三百零六首
应该是孔子本人写的
只不过他不愿意拿出来发表罢了
那首诗刻在孔子心里
却没有刻在竹简上
在芒砀山,看见一根光秃秃的竹子
我就想:要是这上面
刻着孔子那失传的诗,该有多好!
由于《诗经》最初经孔子之手刻在竹简上
作为一个诗人,我看见竹子都很喜欢
它是最早与诗肌肤相亲的一种植物
和孔子站得一样直
3、
孔子在芒砀山
遇见一生中最大的一场雨
他弄不清:是天哭了,还是自己哭了?
我在芒砀山
寻找孔子避雨的地方
我弄不清:是孔子在避雨,还是我在避雨?
雨过天晴,孔子把淋湿的书卷摊开来晒
我也在满山坡寻找:孔子晒的书有哪些?
是否包括那本刚刚整理完毕的《诗经》?
我正是读着那本淋过雨的《诗经》长大的
刻在竹简上的古诗已晒干了
可我的心里还是湿漉漉的
如果没有孔子,《诗经》恐怕会失传?
如果没有《诗经》,我可能无法成为一个诗人
那刻着古诗的竹简,找不到了
不,它已变成诗人身上的骨头
浑身摸一摸:有的地方疼,有的地方痒
有的地方,分明还留有岁月的烙印
4、
泰山很远,芒砀山很近
泰山很重,芒砀山很轻
泰山是别人的,芒砀山才属于自己
属于找不到位置的夜行人
它用一场雨把你留住:“既然你是孤独的
就不妨陪我多呆一会吧
把一宿的雨滴清点完毕……”
在雨声中世界才显得安静。一张脸干干净净
昨天你是泰山的过客
今天面对芒砀山,终于找到归人的感觉
我也是如此。从山脚走到山头
忽然想明白了:不要那所谓的桂冠了
压在头顶多累啊,只想向哼着小曲锄耕的老农
借一顶用旧了的斗笠
如果他愿意的话,我还想用
世界名牌的羽绒服,换他身上穿着的蓑衣
【衢州孔庙的孔子圣像】
全国仅存的两个孔氏家庙:山东曲阜为北宗,浙江衢州有南宗。金兵南侵,宋高宗赵构南渡,建都于临安。孔子第四十八代嫡孙孔端友,抱负着孔子夫妇的楷木圣像也南渡了,在衢州奉旨建立孔氏家庙。这是为孔子搬家啊。衢州因之而成为“孔氏第二圣地”。躲过了金兵没躲过元兵,元世祖一统江山后欲统一孔氏二宗,让南宗回归山东老家。南宗五十三代孙却不卑不亢地表达不同意见:已有五代祖先在衢,舍之不忍,自愿将世袭之“衍圣公”封号让于北宗孔氏族弟承袭。元世祖忽必烈为之点赞:“宁违荣而不违亲,真圣人之后也”,同意按其所奏行事。南宗放弃爵位,一度沦为寻常百姓,隐于民间。直至五十九代孙时,又被朝廷册封为“五经博士”爵号,子孙世袭。那对楷木像相传为孔子之孙子思雕刻,也有人说是孔子的得意门生端木子贡所刻,至今仍是衢州孔庙的无价之宝。其间不断有故事。抗日战争时,日军攻陷衢州,听说此庙珍藏孔子及夫人楷木像,企图劫取这一极具号召力的传世珍宝。幸亏当时国民政府早已致电浙江省政府恭护圣像迁至龙泉,后又移驻更偏远的庆元山区,以防圣像落入敌手被加以利用。南宗奉祀官孔繁荣为确保圣像万无一失,私访能工巧匠仿制可以乱真的赝品,公开携带避战祸于龙泉、庆元,真像则被秘密埋藏在衢州深山老林。日军失算了,恼羞成怒,纵火烧毁孔庙藏书楼,在大成殿安营扎寨,思鲁阁也成为军马圈,所有红漆柱子都被马啃得伤迹斑驳。抗战胜利,楷木真像光荣重归思鲁阁中。同时烧毁赝品,以免日后真假难分。在孔子像前,我口吟一诗。
是它更像你,还是你更像它?
你与这幅肖像一模一样
还是有许多偏差?
是你的嫡孙子思雕刻
还是你的弟子子贡所绘?
既然都是传说,为何不让想象力
更丰富一些:这是你的自画像
周游列国之后,老病交加
有一天面对铜镜,快要认不出自己
于是一笔一划,勾勒出这个陌生人
你问他:你是谁啊?
他分明也在问你:谁是我啊?
有人说你惟一的自画像
就是《论语》,可那也经过别人的记录
和你所口述的一模一样
还是也有许多偏差?
是《论语》更像你
还是你更像《论语》?是自言自语
还是为了说给后人听的?
这些都不重要。正如你流传后世的肖像
也许借助了别人之手
但怎么看怎么像是你亲手所画
【衢州孔庙】
渡过了黄河,渡过了长江
想不到在浙江衢州也能遇见你。
这里是钱塘江上游:你没来过的地方
也有你的影子
从你出发的鲁国开始
我也学你周游列国
只是步子迈得更大一些
不只周游卫国、曹国、宋国、齐国
郑国、晋国、陈国、蔡国、楚国
还周游俄国、法国、德国、英国、美国……
在那些你没去过的地方
也有你的影子
怎么走到哪里都能遇见你?
哪里都有中国人,你的子孙遍地开花
当我走在浙江衢州的长街短巷
我也是一座移动的孔庙
当我走向那些你没听说过的国度
别慌,我会给你带路——
我已不只是我了,我还是
一座最小的孔子学院